企业管理论文浅析“成功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4 14:40:52 更新时间:2014-05-04 14:10:52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形式比较单一,又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所以在企业中,不合理现象比较普遍。国有企业是这样,民营企业也如此。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而言,我国企业的成功,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素质,在很多时候,企业的兴衰由企业家个人素质所决定.那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的改革开放的新世纪,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这些都与企业家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阐述。
一、应该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1.终身学习的能力
企业每天都面临着干变万化的市场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众所周知,很多的企业家他们学历不高,但能力很强。他们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来的。最典型的案例恐怕要算李嘉诚,他虽然最早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却白手起家,凭自己的努力成了华商领袖,并且成了很多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对于企业家而言,不一定要读硕士、博士,但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多适应市场的知识。
2.恪守诚信的意识
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信誉就越重要。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交易时看到的都是实物,即时结算,不需要过分考究对方的信誉。而今天,科技正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在发展很多交易都是远期、远距离的,甚至很多交易的“标的物”就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信息”和“软件”。这就需要交易双方都有良好的信誉。每一行都有“道”,信誉就是商人最基本的“道”。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是一个立足长远的企业家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
3.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
我认为,“机会就象小偷一样,来的时候悄无声息,你抓住了就抓住了,你没抓住就没抓住,但失去的时候让你后悔莫及”。李嘉诚的巨大成功就跟他每次抓住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有关。“无能者失去机会,观望者错过机会,等待者永无机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对机会的把握就像猎人对猎物一般敏锐,该出手时就出手。
4.建立广泛人脉关系的能力
电视剧《流星花园》的杉菜父母即使家境贫寒也要让女儿读上昂贵的贵族学校,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校园打进一个新的社交领域,得到一个平台钓到金龟婿;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大老板交昂贵的学费去名校读MBA,不仅仅是为了进修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为了那个含金量极高的同学圈子。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具备人脉关系的商人往往能曲径通幽,船到桥头直,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可能”变为“现实”。人脉关系能够影响生产力!在中国尤其如此。
5.魄力与勇气
商海女杰菲奥里纳在面对戴尔、IBM等领先者时对惠普员工说:以前我们要做到95分才推出,现在我要求80分时就推出,然后慢慢改进。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而在网络时代里,瞄准了就要开火,没有时间准备。可见机会稍纵即逝,看准了就要出手,容不得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这就是魄力和勇气。
6.突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唯一职能就是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把生产要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织起来。这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创新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即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原材料、实现新的组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要不断创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从而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二、能够为员工创造优秀的生存环境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员工健康成长的土壤,也是培养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催化剂,只有不断地加大对企业环境的投入,企业员工才能成长为卓越的栋梁。
1.要善于构建良好的企业环境
首先是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有的企业把健身设施建到厂区,方便每名员工。比如大庆的某家企业把办公室装饰的像星级酒;,员工人人心情舒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是学习环境:加大员工的外派学习、企业参观、专职培训和企业内训是对员工技能的提升,是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数据表明:有良好培训机制的企业,员工的流失是比较少的。员工前进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
第三是竞争环境: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优秀人才的成长孕育的内部土壤。加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力度,科学进行内部人才甄选,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其因有二:A、内部员工的提升,比“空降兵”更适应自身的企业文化;B、员工有竞争学习的动力,增加创建“学习性企业”的企业氛围。
2.要敢于推行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全面薪酬体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程,即企业员工的薪酬可以区分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两大类,经济性报酬就是所有那些可以用货币或折算成货币来衡量的;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工作认可,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气氛、发展前景及能力提高等。
3.要积极和属下沟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意识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者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三、能够巧妙分派建议权、决策权和否决权,实现权力制衡
这三权分派得好,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局面,大家纷纷做业绩,靠业绩说话,推动了公司的发展。但如果分派得不好,就可能造成恶性竞争,影响团队合作。
1.建议权要给最了解事情的人,也就是一线员工。一线员工最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他们知道如何让公司来配合客户需求。公司要出一个规定,经理级别的人,不允许写项目报告,只能由基层人员完成。用这样的制度,把建议权给到基层。创新大多是来自基层的,而不是老板,老板要鼓励基层员工尽量多地给建议,把想法通过管理的渠道汇集上来。老板千万不要压制来自基层的建议,只有从中受益,基本上没有损失,最少能知道基层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也是企业家选拔后备干部的一个途径。
2.决策权要给最专业的人,也就是职业经理人。经理作为员工的上级,了解的信息可能没有基层员工直接,但信息量比较多,而且更全面。他身为经理也比员工更专业,经理要站在专业性上看问题,如果基层的建议报告不合适,不具备可行性,他有权要求基层员工重新来过,直到在专业性上取得了他的认可。经理在专业性上把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建议是有问题的,从而自己回去反思,回去修改,直到最后自己否定自己,对经理和员工都有好处。
3.否决权一定要归到企业家本人。也就是说,企业家只需要说“同意”,或“不同意”,而不用再对这个报告有别的评价,也不再有专业上的指导。老板的这个否决权,可以让职业经理人做得更专业,可以对他们形成制约。职业经理在老板那里被否决的次数越少,说明他越得到老板的信任,老板否决权的授权就会产生。这样就可以形成三级权力体系,把风险尽量减少到最低。
四、企业家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适当做出人力调整
在最初的创业期要选好创始人,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员工机制;在企业发展期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做战略人才储备;在成熟期要思考和确立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和核心价值体系,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思考。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