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称论文基于图示学习成于创新思维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7 13:59:56 更新时间:2014-05-07 13:28:56
化学学习对思维能力欠佳的初中生而言,物质结构的复杂化、化学用语的抽象化、理论知识的的多元化等让化学的学习变得枯燥了许多,因此。教师对教材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必须要感同身受,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便可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摘要: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善于抓住这一认知规律,适时将抽象、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示模式”,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启迪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图示学习,直观化,创新思维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过反复推敲,总结出了“图示法”教学,就是将抽象的语言学习转化为图示学习,即学习中将抽象问题用形象的图示展示出来,从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将语言表达冗长的问题用示意图展示出来,或用语言表达非常抽象的问题用示意图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懂,让他们逐步悟出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让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一、图示化学用语,让语言直观化
化学用语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问题,是学生从文字描述向符号表达过渡的瓶颈,他们往往很难从微观角度清晰的理解其中的奥妙,如果用图示法进行学习,会让枯燥的语言描述更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深层理解,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表1。
二、图示结构分类,让结构差异化
虽说初中化学中“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十分简单,学生也容易接受,但在学完“元素”后,大多学生把物质种类和元素种类会混淆一起,从而造成了物质分类、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描述中科学性错误。若用微观图示法展示分子构成和原子的结合方式,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能看出物质构成的微粒和组成的元素,从而进行有效区分。如表2。
三、图示变化规律,让过程可视化
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从宏观上很好的区别,但从微观上学生对两种变化的区别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也造成很多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不能透彻的理解。若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表达,学生会在图示中吃透两者的实质不同。如表3。
四、图示理论知识,让知识系统化
初中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记下的理论知识,而且知识呈现多元化,这些知识往往必须通过很多次实践才能熟记于心,否则会造成知识系统性的“短路”,使知识链不能很好地衔接,如果从中寻找规律,对这类知识进行图示梳理,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如表4。
五、图示问题情境,让难题简单化
初中阶段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思维方式正是发展期,适时的教学生善于将问题情境用图示法展现出来,就能充分拓宽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当然,初中化学教学中能用图示代替语言教学的知识很多,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除过初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图示教学法外,高中教材中的图示更具逻辑性和科学性,让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物质各方面相关知识;然而在大学教材中,图示法更富科研性,能让学生高屋建瓴,用图示法解释自然科学最普通、最直观的规律性。其实,图示的直观性在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诠释,如以色列材料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发现的准晶体,用图示法便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因此,图示法的合理利用会让思维处在聚变期的初中生逐渐学会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