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论文忠孝两全的女英雄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9 21:09:28 更新时间:2014-05-09 21:44:27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木兰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在战争来临时,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铁衣戎马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后不贪图名利,返回家乡,再著女儿装。在木兰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的人生理想。
摘要: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其影响的广泛和深远,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但包括教学参考书在内的很多资料在解读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时,都愿意更多地把她当做一个为国尽忠的女英雄,笔者觉得这样的解读违背了作者的原意。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木兰形象。
关键词:木兰,人物形象,忠孝两全
“唧唧复唧唧,本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全诗开篇从压过机杼声的叹息声入手,写木兰的心理活动,从而传情达意,引出可汗点兵,军书上“有爷名”这一代父从军的原因。同时,一个忙碌在织机旁,又想着爷娘事的朴实农家姑娘,也鲜活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一方面渲染出了出征前购置装备的忙碌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了木兰能为父尽孝替父出征的高兴心情。但踏上征程以后,木兰禁不住思念起在家的爹娘来,这虽是戍边战士共同的感受,但在木兰这样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身上,又显得更加突出。“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几句诗一方面是写远征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在黄河流水的呜咽声中,在燕山胡骑的嘶鸣声里,传达着木兰对父母的无限思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以凝练的笔墨,写战争的艰苦性和残酷性,使人不由自主地去想象木兰在大漠寒风里驱马挺戟同敌人搏斗的场面。这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木兰,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而是一位骁勇善战、为国尽忠的沙场英雄。值得玩味的是,这里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战争的惨烈,也没有对木兰女扮男装,混迹于男性世界展开描述,这恐怕是源于作者的内心深处,始终为木兰保存着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他不愿意用惨烈的战争来消损木兰作为女性的美丽。“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凯旋归来,天子论功行赏,木兰并没有贪图富贵名利,她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不要做官,不要巨额赏赐,她归心似箭,只想回归故里,回到父母身边,依然过自己的平民生活。在这里,木兰的品格又得到了升华,从一个勇敢的巾帼英雄,变成了一个不求功名利禄的贤达女性。“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是写木兰回家后的表现,传达出的是木兰再著女儿装的喜悦心情。木兰穿好女儿装后,喜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全诗最后以双兔为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在喜剧性的幽默之中,饱含着胜利的喜悦,完成了对木兰形象的塑造。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木兰诗》塑造出了一位忠孝两全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在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美好愿望。木兰为尽“孝”去替父从军,驰骋疆场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又为国尽了“忠”。古人常为“忠”“孝”不能两全而抱憾终身,而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举“忠”“孝”两得。父亲年老体弱,小弟年幼无知,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勇敢地奔赴沙场,这就是保家与卫国最好的统一,这就是“忠”与“孝”最好的统一。这正是古人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必须说明的是,木兰的“忠”和“孝”,不是愚“忠”愚“孝”。她的“孝”是替父从军,以实际行动为年迈的父亲分担重任,并不是守在父亲床前养老送终;她的“忠”是冒着生命危险保家卫国,也不是拜倒在皇帝老儿的脚下唯命是从。这就使木兰两全的“忠”和“孝”,有了更加积极的意义。
木兰的“忠”和“孝”,再加上她善良、勤劳、勇敢、刚强、不慕名利等诸多优秀的品质,使木兰这个小人物成为一个闪着熠熠光辉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