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班主任角色反思及转换之我见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9 21:54:33 更新时间:2014-05-09 21:41:33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说过多少“流畅的废话”。一位学生曾在日记里写道:“班主任在教育我们时滔滔不绝,可是我们多想有插话的机会,我们最需要的是沟通和探讨,您一人垄断话语权不是我们需要的。”当教师在对学生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说教时,只是把学生当成一种角色,忽视了学生也有“自我价值”,只是把他作为普遍性,看成一个“学生类群”,而不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为我们脑海里很少有“学生独特性”这一个概念。教师们可以想一想,在与学生谈话时,我们出现过多少次这样的谈话,当我们在“倾听自己的声音”时,有时没想到自认为洋洋洒洒的“谆谆教导”居然是“废话连篇”,没有一句说到学生心坎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反思这样的惯性说教的教育方式。
摘要:多年来,班主任习惯性的说教在学生心目中越来越受到冷落,甚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或者从社会影响角度去找原因,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转换角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反思,转换
转换成什么样的角色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呢?我认为可以尝试变“我说”为“他说”,由“说教者”的角色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变。心理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心理学就是出租您的耳朵”。在班会课的自由交流活动中,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现在的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闹,马上要他父母到。”这个顺口溜透露出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和老师的不满。我认真听完,并且当场就这个话题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同学异常兴奋,个个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把学习上的苦恼和老师的缺点说得痛快淋漓。在那堂课上,我认真倾听了学生的“言论”,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发扬教育民主,尽量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宽容之心、赞赏之情对待学生,尽量多倾听,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精神交往和心灵融会的场所。在倾听学生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展示,他们的诉说得到班主任的重视,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份独特的精神收获:理解了什么都可以原谅,原谅了什么都可以理解。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作为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价值”,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学会倾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诚的倾听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的倾听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观察和适当的等待过程,能让班主任更好地把握教育分寸。在学生犯错的事实面前,倾听可以让批评教育留有余地,班主任在倾听中把握问题的性质即可,不应过于追究具体细节,不侵害学生的隐私。著名思想家波普说:“错误在所难免,宽容就是神圣。”特别是当学生表现出知错要改之时,班主任的真诚倾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但是倾听不是等于宽容原谅学生的一切错误,当他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那是不能姑息的,应严加管教。
有效转换角色还要处理好师生情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互相关系,体现为师生双方在交往和互动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的态度、行为方式等。透过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学生既可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又可以对社会生活及个体或群体行为进行洞察和反思,从而形成和提升人之为人的各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下,教师有必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要努力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结果,是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融合的平台,是一种真诚和温馨的微妙心理感受,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能够让彼此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情感意义,是班主任角色转换不可或缺的隐性要素。
针对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我认为,班主任要适当有效地转换角色,尝试做一个“倾听者”,给学生说话的空间和表达的权利,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被人倾听的环境里流露真情实感,教师再因势利导,教育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