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新闻宣传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7:38 更新时间:2021-04-20 10:00:27
坚持以人为本改进新闻宣传
浙江省东阳市广播电视台张益中
摘要: 关键词:新闻宣传理念以人为本转变
新闻宣传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笔者认为树立新闻宣传的“以人为本”理念应实现三个转变。
一、“采访被动”向“记者主动”转变
对新闻媒体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把握好新闻素材来源的第一道关,即采访环节。只有新闻记者从采访的第一时间开始,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思想意识,变“被动采访”为“采访主动”,突出反映唯物史观基本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新闻媒体成为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记者经常处于“被动”与“主动”两种工作情景:一种是单位指派安排的被动采访,另一种是记者自觉行为的主动采访。作为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不论是处于前者还是后者,都必须要有一种充满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的政治责任,有一种充满着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的社会责任,有一种充满着对新闻事业不懈追求的职业责任,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恪守新闻政策,遵循新闻事实,发现新闻价值,选择性地进行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有目的性的,当记者接受到新闻采访任务时,要积极主动思考采访的目的是什么?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始终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找到新闻报道的亮点和价值,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
新闻记者如何做到采访主动?首先要摆脱采访被动心理,培养热爱新闻工作的兴趣。要树立“新闻报道无小事”的观念,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小新闻”中挖掘“大新闻”,在“大新闻”中发现“小新闻”:要主动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用真切的感情去贴近人民群众,切记不要当法官,不要从一已的主观感受、主观臆断出发,不要以偏概全和把个人的好恶带到采访实践中去。要克服利已思想,从人民群众生活的客观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新闻实践,让受众在阅读(收看、收听)新闻时产生心灵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其次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大局观念。实际上,“采访主动”贯穿于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全方位,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具备政治意识、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和新闻敏锐性等,才能把准方向,发现新闻价值,找准新闻宣传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从而进行扎实、深入、细致、周密的采访活动。努力做到精心策划、精心采访、精心写作,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二、“素材客体”向“编辑主体”转变
我们知道,除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因特殊需要时采用现场直播以外,绝大多数新闻报道都要经过后期的编辑、排版(或制作)、校对(编审)等层层把关后才能进行刊发或播出。“素材客体”到“编辑主体”的过程是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好坏之关键。笔者认为,编辑每天面对大量的“素材客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充分发挥“编辑主体”作用,才能体现新闻宣传人文关怀的价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一是新闻标题和版面设计要以人为本。标题是新闻的眼腈。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其标题的特点是一致的。基本要求是简洁、精练、一目了然,受众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能看懂意思。一篇好的新闻,只有再配上一条出色的标题,才能激起人们阅读和收看的兴趣。电视新闻的标题因为媒体性质的不同,它与报纸和广播的标题要求有着一定的差别,要求更加精悍、简单、易懂,甚至耐人寻味。报纸是以纸张为载体,以文字的形式将信息呈现给读者,它可以有主标题、副标题、引题,有时这三者一结合就可以表达出一篇新闻80%的内容。广播新闻主要靠听,一般来说标题的作用不及电视和报纸那样重要。纸质媒体的以人为本理念还表现在版面设计上,由于不同纸质媒体的主体风格、传播内容、读者对象等有所差别,其版面的字符选择、字号安排、题文配置、色彩运用等都要充分考虑读者的视角效果和审美需求。科学合理的版面设计能够架设起编辑与读者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桥梁,向读者传递着媒体的导向和作者的情感。
二是新闻的内容和语言要贴近受众。任何形式的媒体,只有传递信息的内容和语言被受众所接受,才能达到新闻宣传报道的目的。从新闻内容的角度看,实现其对受众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地反映人的生存状态,弘扬时代主旋律。当编稿人确定将一篇新闻列入刊发(播出)的视野时,已经开始考虑新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思考该新闻是否满足大部分受众需要?是否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以人为本的宣传要强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报道,既要注重人们物质发展的报道,更要注重人们精神生活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树立唯物史观,强化亲民、为民意识,做到心中有群众、笔端有百姓。不要忽视影响人们生活和权益方面的薄弱环节的报道,要多关心、关注弱势全体,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广大民众服务。新闻采写所用语言,不同媒体因为受众不同而有别。纸质媒体语言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语言枯燥,没有新意,主要强调语言要有亲和力,要以情感动人,以思想说服人,通过语言载体吸引读者。新闻宣传是靠语言来表达的,没有贴近读者生活实际的丰富而鲜活的语言,难以吸引人。电视语言相对要口语化、更有亲和力些,不宜用生僻的词藻。同时,电视语言另一种形式的图象,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画面要鲜活、生动,有吸引力、感染力,贴近受众实际,体现人文关怀。
三、“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
一般而言。媒体“本位”就是指以媒体本身为中心,从媒体的自身利益出发而又回归媒体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以媒体的主观喜好取代群众的喜好。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媒体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总是没完没了地报道。不是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是从媒体自身利益出发,一切围绕着眼前的市场“卖点”转,把媒体的经济利益置于本身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之上。尤其是少数地方媒体每到岁末年终,常常以全年“经济目标任务”没有完成为由,“多角度”刊播“付费”专版、专题报道,而忽视了“送温暖”、帮助农民工讨要工钱”、人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等一些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的新闻宣传报道。有的小报(电视台)媒体甚至背离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尾随少数人的喜好,追奇猎艳,以“性、星、腥”之类的低俗报道诱人,曲解绝大多数读者(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会误导为另一类“主流”。
“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理念就是要把“人”作为新闻宣传报道的核心,由“媒体本位”变为“受众本位”,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加“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内容和提高其宣传报道质量。首先,媒体要做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强化影响人们生活重大决策的宣传报道,使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系民生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能够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闻宣传报道。以人为本宣传不仅要关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报道,还要满足人们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报道。要突出过去常被忽视的影响人们生活和权益方面的薄弱环节的报道,许多媒体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其三,要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以人为本,既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更要关注其长远利益。环境保护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是以人为本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只有明确了“受众本位”导向,才能建立起媒体与“受众”沟通的桥梁,变高高在上地“俯视”角度看群众为互相信任的平等“交流”,把老百姓的“兴奋点”作为媒体的“视角点”,充分发挥媒体在沟通党与人民关系上的作用。
目前,“受众本位”已成为很多媒体以人为本理念的首要定位,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确立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目标,以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普通百姓,了解他们的感情、愿望和要求。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看重受众特别是普通人的需要,内容贴近百姓。实践证明,深入实际、深人群众,开放视野、平民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百姓,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理念必将成为今后各种媒体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