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术语杂志
所属栏目:工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14 17:43:23 更新时间:2014-05-14 17:15:23
中国科技术语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促进汉语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是由科技专家和语言专家合力打造的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为术语的研究者、术语的审定者和术语的使用者服务。面向术语界、科技界、语言界、翻译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的广大工作者和研究者,介绍国内外术语理论研究成果,公布规范科技名词,发布试用科技新词,组织重点、难点科技名词的定名讨论,探究科技术语的历史文化内涵,报道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动态。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加入的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
【栏目设置】
术语学研究、名家、公布名词、发布试用、规范应用、探讨与争鸣、术语与翻译、术语探源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术语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国际刊号ISSN:1008-1984
国内刊号CN:11-3908/N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历史沿革:科技术语研究
现用刊名:中国科技术语
创刊时间:1985

【投稿须知】
一、本刊实行匿名审稿,来稿正文请勿署名。作者姓名、作者简介、通信地址、电话及E-mail信箱等请另页给出。稿件中应注意避免影响匿名审稿的行文或注文出现。
二、来稿请用MS-WORD:DOC格式或纯文本:TXT格式。如寄打印稿,请同时附上电子文本。如文章用到自造字、图表或其他特殊形式,请做成图像文件发送,或者另附说明。
三、本刊编排体例如下,来稿请按此体例编辑稿件(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酌情省略部分内容):
1、中文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2、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英文摘要一般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对应,英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3、作者中英文署名(另页给出)。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须注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和城市名、邮政编码。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示例:
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
4、作者简介(另页给出)。对文章的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列出: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有多名作者的,可仅列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简介,且须注明联系方式。
示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翻译学、术语学等。
5、基金项目(另页给出)。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加以说明,并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
6、致谢(另页给出)。致谢时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单。
7、注释。注释排在正文末,注码用阳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编序码,并与文内对应。引文出处可依次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或:作者,文章名,报刊名,年份,期数。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排在注释后,序号须与文内对应,用中括号标识。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根据所引文献的类别采用不同的书写格式,相同的项目不得用“同上”等表示。(格式请参见附文)
四、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本刊稿件审读时间一般为两个月,两个月以内如未接到退改信或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五、稿件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来稿可发至编辑部投稿邮箱,也可在线投稿。
七、来稿务请直接寄至编辑部,以免延误。
八、凡向本刊所投稿件,一经刊用,稿件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等权利即转让给本刊。如作者不同意转让版权,请于来稿时声明。
【杂志目录】
1.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第一次会议在军事科学院召开杨鲁,
2.术语学与科学理论——兼谈维也纳术语学派与维也纳哲学学派在科学理论方面的关系邱碧华,QIUBihua
3.汉英术语构成方式对比刘丽芬,LIULifen
4.论中医药名词定名单义性原则的实施高新颜,朱建平,刘力力,洪梅,GAOXinyan,ZHUJianping,LIULili,HONGMei
5.术语符号的表示方式及在传播中的作用闫聪,郝京红,苏红,孙中悦,YANCong,HAOJinghong,SUHong,SUNZhongyue
6.认知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陈雪,CHENXue
7.浅议测绘行业标准术语英译的若干问题霍伯承,HUOBocheng
8.hatecrime译名商榷谢梦昕,XIEMengxin
9.opium的历史文化解读与中文名凌德祥,LINGDexiang
10.prefabrication和prelamination的辨析魏娴,李青峰,WEIXian,LIQingfeng
11.认识不同则用词不同——再谈经脉等词的英译黄涛,
12.“载荷”还是“荷载”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