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论文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微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17 11:21:22 更新时间:2014-05-17 11:57:21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校训之所以能够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校训自身的理念作用于活动主体的人的一种内在的认识过程,以便更好地塑造活动主体的人的认知观念,以达到发挥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果。
[摘要]大学校训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规范主体的行为活动,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其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性、思想性,同时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概括为大学校训对学校活动主体行为的导向;对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熏陶和培育;对学校活动主体意识的凝聚激励;规范教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训,功能
本文将从大学校训背后所暗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等若干方面特征展开论述,以便对大学校训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大学校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校训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反映着时代、地域文化积蕴和精神;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应牢记心头,时刻遵守厉行的。”[2]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有多个导向目标分支,具体来看,表现为学校主体人的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对培养目标的主体具有导向功能,对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等。
(一)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
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场所,而大学校训则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校训对活动行为主体的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启发性和指向性,并且会鼓励他们为理想信念的实现去奋斗。如西安交大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当然也有把追求务实、肯定艰苦朴素精神作为校训的,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等校训。
(二)培养目标的导向功能
“大学校训不仅反映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大学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众意识、价值观念。”[3]校训培养目标的导向功能表现为高校自身对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比如很多高校的校训就是把与自身的行业特色、学科背景结合起来,外人一看便知其意,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国防科技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等。这些大学校训不仅能看出其背景特色,还向世人传递了一些信息,即高要求、高水准,这也是对其培养目标的较高追求。
(三)行为规范的导向功能
“大学校训是大学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大学校训对大学的教风和学风起着引领、导向功能,它是大学师生的座右铭,是大学声誉和形象的宣传画、广告牌。”行为规范导向功能包含两块内容,即道德规范导向和法纪规范导向。“大学的道德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价值趋向,振作大学的道德理念,是大学的自身要求,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4]不管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知”,东南大学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还是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等诸多经典信条的校训,无不向世人展现了这些大学的办学理念。
二、大学校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校训是校园文化精髓之所在,灵魂之所在,是在多学科基础上高度统和的结果,也是学校活动主体在知情意协作下的统一,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活动主体的人的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等全面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校训所包含的寓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校训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对学校教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优良品德的培育和形成中育人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将活动主体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以便主体的人踏入社会后能更好地、健康、幸福的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在《大学》开篇中就明确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标。大学校训能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培养,不少高校的校训在这一点都有体现。如辽宁大学的“明德精学,笃行致强”;上海财经大学的“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等。
(二)在知识真理的探索、追求中育人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采取一定的手段、方式、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从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的智慧水平的过程。现代大学虽然演化出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职能,但大学伊始只是纯粹的以传播知识为己任的一个场所,产生知识、传播知识是大学最初的主要职能。只是到了近代大学才发展出了其他的职能,即便如此,很多大学的校训依然体现着原始大学精神的存在,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都表现出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大学应追求的本真。
(三)在默默培养学生的情操中育人
很多校训不仅仅只是校训,还传达了很多具有意义的一面。如“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强调教学相长的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有一些校训不仅指出了学习的方法,还明确提出了学校育人的教育目的,如“明德厚学、求是创新”、“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会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的、良性的科研氛围和学习氛围等。即便他日毕业后融入社会,在其社会活动中他们也会无形地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人。“凤飞千韧、薪传八方”、“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等这些校训不仅富含精深的哲理,而且富有优雅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识中遵守校训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和思想来规范自己的品行。校训的这种育人功能基本上是在悄无声息的背景下达成的。三、大学校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激励功能
校训是一个学校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校训对该校的教书育人者提出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其次,校训也为被教育者营造了一个广阔的环境,为受教育者的成才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和内驱力。通过对诸多大学校训的分析来看,不少学校把自己的校训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结合。如西安理工的校训“祖国,荣誉,责任”,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等,这些校训都把学校的发展方向与个体发展结合得很完美,无不向世人展现了学校活动主体的凝聚性。
校训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它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还为学校学科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在校训的这种“纲领性”的精神指导下所形成的凝聚激励功能,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旨在传达需真诚、朴素,同时兼备立有远大志向,勇于实践的精神。这种精神奠定了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和辉煌的历史。而云南大学的“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校训不仅表达出了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满怀希望和关切,更是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大学校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和约束功能
这里所说校训的教化和约束功能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是从学生的角度说明的。它是指对学生的思想的一种教育和感化,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潜在的规训和束缚,使得学生行为的发生要符合教育者的社会期望,避免发生与身份不符的现象。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格健全的社会人,从大的方面说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的方面说是以便个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校训反映学校的追求,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的行为。如国防大学校训“文武兼备、献身国防”,这一校训表明新时期的军人不仅需文武兼备,还要有职业军人的精神风貌。“不做假账”一句最易懂的校训,充分展示了国家会计学院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本职要求,这一校训为全国会计从业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中国医科大学“救死扶伤”的校训体现了尊重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很多师范院校提出了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这些无不体现了行业的最基本要求和职责所在。虽然这些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做出硬性规定和要求,但却深深地植入了人们心灵的深处,成了人们遵守的职业道德。
本文中所总结的大学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在分析、综合了众多高校校训基础上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变迁,还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挖掘高校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对当前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苗作斌.校训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5.
[3]李化树.大学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41.
[4]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