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26 14:56:51 更新时间:2014-05-26 14:44:50
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年,是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性期刊,旨在反映我国大气科学领域中最新科研成果,为大气科学研究提供学术交流阵地,以推动我国大气科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服务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本刊以气象、水文、海洋及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业务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刊登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的综合评述;大气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会议报道;国内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为适应我国大气科学的迅速发展,扩大信息量,2002《气象学报》将改版为大16开本,以便尽快地反映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本刊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8000种中遴选500种)等的统计源期刊和JICST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论文、短论、研究快讯、会议消息。
期刊名称:气象学报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国际刊号ISSN:0577-6619
国内刊号CN:11-2006/P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中国气象学会会刊&气象杂志
现用刊名:气象学报
创刊时间:1925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正文(包括必要的图表)和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除正文文字外,均须中英文对照。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标明基金资助、获奖项目或重大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学位、职称、研究领域和电子信箱。
(2)来稿一律寄交编辑部,勿送个人。稿件一式两份,并自留底稿。请在不大于A4幅面的纸上用不小于5号字单面打印文稿,同时寄送电子文本。
(3)文章摘要应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4)文稿书写要工整,用字规范,标题层次分明。章条序号用1,1.1,1.1.1…3,3.1,3.1.1…表示。
(5)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特殊情况除外)表示,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
(6)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7)插图用绘图纸清绘,墨色要黑,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图,必须使用激光印字机绘制出线条光洁、文字清晰的图。图中若有中国地图,国界必须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一致,中国全图上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插图尺寸不超过210mm×290mm幅面。文稿中应留出插图的位置,插图中的文字、图题、图例均用中英对照。标全坐标轴的英文物理量名称(或符号)与单位。
(8)附表请使用三线表,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同插图)。
(9)本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献序号以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编排。期刊书写格式为: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图书书写次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全书页码(××pp)。
【杂志范例】
2013年5期
1.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对北京地区一次下山突发性增强风暴热动力机制的模拟分析肖现,王迎春,陈明轩,高峰,XIAOXian,WANGYingchun,CHENMingxuan,GAOFeng
2.北京“7.21”特大暴雨环流形势极端性客观分析赵洋洋,张庆红,杜宇,江漫,张季平,ZhaoYangyang,ZhangQinghong,DuYu,JiangMan,ZhangJiping
3.双台风生消过程涡旋能量、水汽输送相互影响的三维物理图像徐洪雄,徐祥德,陈斌,陈联寿,朱复成,XuHongxiong,XuXiangde,ChenBin,ChenLianshou,ZhuFucheng
4.雷暴大风环境特征及其对风暴结构影响的对比研究王秀明,周小刚,俞小鼎,WangXiuming,ZhouXiaogang,YuXiaoding
5.基于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刘琳,陈静,程龙,林春泽,吴志鹏,LiuLin,ChenJing,ChengLong,LinChunze,WuZhipeng
6.GRAPES全球模式次网格对流过程对云预报的影响研究谭超,刘奇俊,马占山,TanChao,LiuQijun,MaZhanshan
7.基于大涡模拟评估GRAPES模式对对流边界层的模拟性能江川,沈学顺,JiangChuan,ShenXueshun
8.基于时空结构指标的中国融合降水资料质量评估江志红,卢尧,丁裕国,JiangZhihong,LuYao,DingYuguo
9.逐对剔除的相关系数检验方法及应用徐寒列,李建平,冯娟,XuHanlie,LiJianping,FengJuan
10.华西秋雨起止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转换袁旭,刘宣飞,YuanXu,LiuXuanfei
11.三江源地区秋季一次层积云飞机人工增雨催化试验的微物理响应王黎俊,银燕,姚展予,孙安平,WangLijun,YinYan,YaoZhanyu,SunAnping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