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与探索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16:47 更新时间:2021-04-25 16:25:0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帐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但在互联网时代,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软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还有待加强完善。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与探索
所谓的会计电算化,是将电子计算杌应用于会计领域,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的,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帐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财务管理上来,实现分析、计划、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补充,充分发挥好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索。
首先,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没有完全到位。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88年会计界就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财政部1994年提出了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并从1994年开始对会计人员展开了全面的培训工作,并统一了培训的教材和教学软件,造就了一大批既懂得计算机又熟悉会计的维护和开发人才,一大批企业告别了手工记帐,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各种报表数据能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但到目前多数单位的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在帐务、报表、工资等方面实现核算电算化,即机器模拟手工,用其做些低水平的重复劳动,高科技的东西并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的决策及管理服务,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保护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核算方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其次,会计电算化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长期以来一心一意地独立发展会计软件,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去研究电算化,使其成为一个孤立于其他子系统的一个自我封闭式系统。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多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个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说会计电算化应该走系统集成的道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
再次,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更体现在向外披露的内容和发布方式上。而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网络向外发布财务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向税务、财政、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等其它信息。这就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构建,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的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同时还要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
第四,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要求。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下对输入的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记帐、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所以说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和相对的稳定性,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就是说应制定完善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并且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
2、控制操作人员的要求。在手工操作中,对一项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但会计电算化后,电算功能和知识的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会计人员的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要加强内部控制,减少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并以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套,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机制来实现该方面的内部控制。
3、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帐、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等修改都可以从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而有电算化中有形记录大为减少,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上。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能不留痕迹。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存、保管好会计核算资料,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计算机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最后,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被忽视。
随着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的逐渐提升,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审计和电算化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审计离不开线索,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调阅大量的纸面信息,加之专业判断,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然而,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这种审计可视性线索的消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越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可能性和隐蔽性就越大。对这种高科技手段的犯罪舞弊活动,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手段就是以卵击石了。因此说,审计的电算化必须跟上。
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舞弊。二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是对会计数据的审计,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的方法来完成审计。
电算化会计审计技术也要相应改变,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应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监督程序,使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这种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在被审计单位的应用程序中安插自己的审计程序段,用来收集审计人员感兴趣的资料,如应用控制程序逻辑错误或应用控制失灵的资料、例外情况的资料等,并建立专门数据文件来存储这些资料,以记录程序和数据库的异常操作。该程序段会计人员无权访问,只要被监控程序和数据库开始执行,审计程序就处于监督状态。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否则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的经济已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必将对企业的信息进程产生新的推动,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加健康、高效,会加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