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26 16:04:50 更新时间:2014-05-26 16:14:49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季刊。1922年创刊。原名Bullelin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为英文季刊。主要刊载中国地质学会会员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和学术年会上宣读的论文。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更为现名,以中文刊出,并附英文摘要。1979年起,由地质学家程裕淇任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起,增出了《地质学报》英译版。
《地质学报》以反映地质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地质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兼顾地质学方法和技术等,涉及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其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截至1990年底共出版64卷(每卷4期)。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登载新技术、新方法及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
期刊名称:地质学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际刊号ISSN:0001-5717
国内刊号CN:11-1951/P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中国地质学会会志
现用刊名:地质学报
创刊时间:1922

【投稿须知】
1.正文:长度不限。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部分(尤其对投向英文版的论文,必须包含这些内容)。投向《地质学报》(英文版)的稿件,行文必须规范、通顺,请附相应的中文稿,以备准确理解原文含意。
2.图件:①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②图件请用CorelDraw9.0或12.0版本格式最好(且不是导入的)。若为其他软件编成的图件,请提供600dpi的TIF格式的文件。彩色照片(包括图版)请提供600dpi以上的JPG格式文件。③图件大小有三个规格供选择,半栏:图宽80mm,最高245mm;通栏:图宽168mm,最高245mm;整版卧排,图宽235mm,最高170mm(以上高度均含中英文图名和说明)。中文字体请用宋体,英文和数字请用TimeNewRoman字号为8号字大小。④图件不同区域可用通用地质花纹(或符号)区分,除照片外,一般不用灰度图。若必须用灰度图表示不同区域时,灰阶应尽量少,阶差应尽量地大。⑤图件若为彩色照片者,可选择集中制成图版。也可集中在一个页码上,做成彩色插页。⑥图名、图例注释都应有相应的英文说明。
3.参考文献:本刊采用著者?年制,文中用圆括号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1978,1984;黄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李春昱,1959;李春昱等,1980;Smithetal.,1990,1992,1996;Ивановидр.,1999)”(同时列出多篇文献时,次序按年代先后)。所有文献均放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标题之下。文种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姓名字母顺序排列。文章请列出全部作者。但专著可按原书封面样式给出,其中的论文写“见:XXX主编.”项时,指明主编一人即可(“见:XXX等主编.”)。每一条文献的列出格式请参照我刊2001年以来的文章。
4.注释:引用非公开出版物时可用脚注标出,也可在文后单列注释一栏,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
5.英文摘要:在《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上发表的论文必须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作者和作者单位均应为全名,内容提要与相应中文提要一致,最好更为详细。
6.作者简介:主要介绍作者的学术经历,自1998年起增加了电话、电子信箱、传真等,便于读者与作者直接联系。
7.图版:本刊图版集中用铜版纸印刷,图版尺寸为170mm×240mm(包括一行图版说明:XXX等:文章题目〓图版Ⅰ),图版的分幅照片应用阿拉伯数码编号。每一图幅的说明集中列于论文的参考文献之后,英文摘要之前;也可直接放在图版的底部。
【杂志范例】
2013年第11期目录
(1635)滇西芒市江东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邹光富毛英邹鑫林仕良丛峰李再会谢韬高永娟
(1647)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童亨茂赵宝银曹哲刘国玺顿小妹赵丹
(1662)皖南宁国竹溪岭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陈雪霏汪应庚孙卫东杨晓勇
(1679)西藏更乃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意义李小赛赵元艺王江朋许虹
(1694)膏盐在金顶铅锌矿成矿中的作用:硫和锶同位素证据胡古月李延河曾普胜
(1703)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周亮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许洁张小艳
(1715)江西永平铜矿外围护架山钻孔ZK725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定立赵元艺刘妍王宗起罗平王永庆沙俊生
(1731)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得力斯坦地区马尔争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背景研究胡楠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刘战庆裴磊刘成军陈有炘陈国超
(1748)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
(1763)贵州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程伟杨瑞东崔玉朝付浩张覃
(1778)《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征稿简则无
1.泥岩/页岩: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主要烃源岩陈建平,梁狄刚,张水昌,边立曾,钟宁宁,赵喆,龚福华,邓春萍,张蒂嘉,
2.南秦岭武当山群变质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张永清,张健,李怀坤,陆松年,ZHANGYongqing,ZHANGJian,LIHuaikun,LUSongnian
3.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王子正,郭阳,杨斌,王生伟,孙晓明,侯林,周邦国,廖震文,
4.内蒙古莫合尔图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程银行,刘永顺,滕学建,杨俊泉,李艳锋,彭丽娜,李影,刘洋,
5.诸广花岗岩体南部油洞断裂带辉绿岩脉的Ar-Ar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曹豪杰,黄国龙,许丽丽,黄乐真,王小冬,吴建勇,王春双,CAOHaojie,HUANGGuolong,XULili,HUANGLezhen,WANGXiaodong,WUJianyong,WANGChunshuang
6.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剥露历史及古地形再造宋高,袁万明,赵文菊,刘海涛,SONGGao,YUANWanming,ZHAOWenju,LIUHaitao
7.郯庐断裂带莒县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吴齐,牛漫兰,朱光,向必伟,傅朋远,夏文静,WUQi,NIUManlan,ZHUGuang,XIANGBiwei,FUPengyuan,XIAWe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