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杂志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6-09 14:03:46 更新时间:2014-06-09 14:30:45
《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ISSN0578—1752/CN11—1328/S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屈冬玉,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方智远,著名美籍农业科学家耿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等分别出任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还有以两院院士和资深农业科学家为主的阵容强大的顾问组织及海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编委会。
本刊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园林••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资源昆虫”栏目。
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两个最重要的学术评价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农业学术期刊界最前列或前列位次。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本刊2006年影响因子为1.247,达到历史以来最好的水平,总被引频次达到3942,在农业科技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12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2006年web下载总频率为74.4%。这一数字比上年的34.8%翻一番。
他引率指标多年来一直在90%—95%,表明本刊影响因子数据主要是以他刊引用为主获得的,自引率仅占极小的比例。
目前本刊中文版除了被国内所有检索系统收录以外,还被下列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信息中心CABI、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
近几年来,我刊还不断获得各种奖励或荣誉:
1999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期刊奖”称号;
2001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最高阵列“双高”(高影响力、高学术水平)称号;
2002年列中国科学院“全国农林学术期刊显示度”第一名;
2002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二等奖);
2004年获中国农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评比特等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二等奖);
2006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金犁奖评比特等奖;

1999—2008年连续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科技期刊经费资助。
范围
《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刊载与农业相关的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综述、论文和简报;也发表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主干延伸所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论文。设有以下栏目:
1.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2.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信息农学,不包括农业信息传播、农村信息化)
3.植物保护
4.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5.园艺
6.贮藏·保鲜·加工
7.畜牧·资源昆虫
8.兽医(以鼠类模型进行的试验不适合)
9.农业经济与管理(以农业科技为主体延伸而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问题)
10.研究简报
投稿方式
请按照文内作者顺序提供全部作者信息,特别是通信作者信息。若无法正确填写通信作者信息,请务必在给编辑部留言中说明。
稿件要求
1.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
2.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章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写作要求
1.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映)、关键词(5~8个)。论文写作详细要求请见论文写作模板。
2.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3.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应带有数据源,表要采用三线表。
4.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25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国外文献应占相当比例,国内文献不建议引用非核心期刊。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序号]作者.题名[C]//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年.
科技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标准起草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专利:[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5.作者简介:建议提供全部作者简介,最好说明对论文的贡献以便于读者了解和联系。作者简介内容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通信作者应为基金课题主持或学生导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