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6-10 11:45:10 更新时间:2014-06-10 11:09:10
《草业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创刊并担任第一任主编,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1984年正式编辑出版《中国草原与牧草》,1987年更名为《中国草业科学》,1989年更名为《草业科学》,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2008年开始,任继周教授担任顾问,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侯扶江教授任主编。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英国CABI、《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的固定源期刊,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近几年,《草业科学》相继获得“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贰等奖”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据2012年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2692和1.356,在全国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2;综合评分上升为62.8,在全国1998种统计源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61位。
《草业科学》主要报道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最新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成果和国内外草业科技政策动态,刊登院士、高层专家、草业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为基层科技推广和政府决策人员提供草业科技、国内外草畜产品信息,为农牧民提供技术与市场咨询参考。本刊结合草业科学学科发展和科技期刊的定位,主要设有专论、前植物生产层、草人诗记、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基层园地、业界信息等栏目,不仅为高校、科研单位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为基层科技人员的成果交流创造机会。另外,本刊广告服务项目范围为畜牧机械、草种、化学药剂、仪器设备以及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高科技农业企业的形象广告等。
自创刊以来,始终以“传播草业科学,引导草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公开择优录稿的原则,并认真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
《草业科学》为月刊,大16开本,亚芬纸印刷,彩色封面覆膜,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54-51,每期定价12元,全年144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订阅。

标准刊号:ISSN1001-0629CN62-1069/S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768号《草业科学》编辑部邮编:730020
电话:0931-8912486(兼传真)
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1年被评为第八届畜牧兽医优秀期刊;
2008年荣获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8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2008年荣获甘肃省优秀期刊奖;
2006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
2005年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4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
投稿指南
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点击“在线投稿”,注册后即可上传稿件,并可随时上网查询稿件审理进程,不明之处可查看网上投稿流程。具体格式请参见下载中心的文章样例。
《草业科学》是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面向国内外作者广泛征稿,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动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
征稿范围和读者对象
本刊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论文、综述、专论和学科前沿动态等。主要录用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公司等具有明显创新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以及草业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类文稿,优先录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政策引导类科技计划及其他专项工作等)、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各级政府的科研课题等的科研成果为内容的文稿。凡有重大创新的首发性文稿,一经确认,本刊将开设绿色通道,以最高的效率予以发表,并根据其创新水平及专家审定意见减、免版面费或稿酬从优。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所投稿件必须是论文的最后定稿,严格按本刊规范投稿,不合要求本刊不便送审。
2.来稿应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正文(包含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其中英文工作单位请按照英文通信地址的表达习惯来译。并请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务,学位(或在读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并注明电话,以便联系。有资助背景的文章,请在首页的采用脚注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3.文稿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题应简短确切并添加中英文对照。表格采用三线表,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表中的缩略词和量的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上的文字不宜多,表达必须清楚,区分明确。照片要保证清楚,必须彩色印刷的费用由作者自行承担。
4.文稿中出现的所有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物理量单位、外文字母和公式字母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生物学名称文章中首次出现的生物应标明拉丁文学名。
5.地图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国界、省界线的地图。如必须使用,请到国家测绘局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地图文件并标注审图号,或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地理底图上标注后再扫描制作。如果带有国界、省界线的地图不属以上来源,编辑部需将地图送国家测绘局或外交部审查,审查时间在30天以上。
6.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在文中标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来源。综述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40篇。作者应注意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现刊来查阅最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