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宗教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5:51 更新时间:2023-06-30 15:40:27
摘要:宗教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品牌,宗教朝觐、考察旅游成为现代国内旅游需求中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鞍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体现了千山的特殊宗教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宗教旅游的特征及其认识;其次,解析了鞍山宗教文化的特点;再次,概述了鞍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鞍山的宗教文化优势进而对鞍山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使其宗教文化能够得以大力发扬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整合开发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教的寺庙、造像,道教的宫观、壁画,很多都成了稀世珍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凡有这些存在的地方,无不成了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因此开发与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中长期而且普遍存在着,其影响十分广泛、深刻。纵观中外历史,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进程中,都可以见到来自宗教的巨大影响和贡献,目前,各种宗教信徒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意大利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都成了国际旅游业的发达之地。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全部文化旅游资源中占有重大比例,在我国29项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完全是宗教文化内容的就有6项,如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等,部分是宗教文化内容的有7项。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5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完全是宗教文化内容的157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
二、鞍山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鞍山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多年来旅游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已形成“世界最大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祖国钢铁之都”这五大文明遐迩的旅游品牌,而世界最大玉佛、国家名胜千山这两大旅游品牌则是鞍山宗教旅游的代表,因此研究这两大品牌可总结出鞍山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丰富的千山宗教旅游资源
千山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也是国家4A级景区,自古即有“东北明珠”之称,位列东北四大名山之首。但以1400多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宗教旅游景观最为丰富和独具特色,它包括多处省级文物,宗教建筑、艺术、仪式、信仰人物和感应环境要素十分齐全(如下表),是开展宗教旅游的极佳处所。特别是在众多的奇峰中,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弥勒大佛赋予了千山更加神秘的色彩,使其成为东北宗教活动圣地。
(二)玉文化与佛文化共创奇迹
1996年,玉佛苑以其现代中蕴涵古朴建筑风格和凝聚玉文化、佛文化于一身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世人面前。坐落于玉佛阁的玉佛是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雕琢而成。它重260.76吨,集七色于一体,于1997年荣获吉尼斯世界之最。
可见,鞍山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无比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2007年春节期间,千山风景区推出“第四届千山文化民俗节”,玉佛苑景区举办“首届玉佛苑彩灯文化旅游节”,为本地市民和各地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大餐。仅2月18日,玉佛苑接待游客1.5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3万元,综合收入61万元,创历史新高。
三、鞍山宗教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鞍山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文化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对现有的资源、产品把握不够,文化内涵不够深厚;一些新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偏重于表面的形式;个别景区景点文化氛围淡薄,缺乏创新思维;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鞍山市宗教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鞍山市的旅游产品大部分属于观光型产品,游客到了景点自行看看建筑,或到喜欢的景点拍拍照,旅游活动大部分重复,很少有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这些开发层次极浅的旅游项目无法调动游客的兴趣。鞍山的宗教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是值得业内人士与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二)对外宣传不足
虽然鞍山有国家名胜千山、世界最大玉佛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宗教旅游资源,但是外界却知之甚少。旅游高峰期,鞍山的宗教旅游客流量及旅游收入较我国其他宗教胜地少。因为宣传不到位,也使外来的资金难以投到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去,造成了鞍山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滞后。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宗教旅游是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如果没有外在的文化、知识引导,往往形不成强烈的吸引力。对于对宗教知识知之甚少的游客来说,宗教旅游只是看看建筑欣赏自然风光。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元素。鞍山宗教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寺院道观的僧徒、道士、导游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有宗教知识者不了解旅游知识,僧侣、道士等对旅游知识知之甚少;有旅游知识者不了解宗教知识,导游人员的宗教知识相对匮乏,对宗教的教义、宗教的发展历程等宗教知识了解不多,难以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好奇心理等要求,使游客在游玩时难以尽兴。宗教知识与旅游知识两者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也影响鞍山宗教旅游的发展。
四、整合鞍山宗教旅游的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出发点,是旅游业的灵魂。鞍山要在挖掘已有的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同时,要在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上下功夫。
(一)制定科学的品牌经营战略。
旅游品牌形象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进行旅游品牌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争创名牌,实现宗教文化旅游持久而长远的发展,要强化品牌经营意识,认识到品牌建设、品牌管理的长期性、阶段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深入研究品牌经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品牌经营过程中,既要创建品牌,保护品牌,更要在品牌经营管理的动态进程中提升品牌价值,把创名牌作为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强化科学管理,对构成品牌的各个方面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做好产品策划与资源开发。
(二)引进现代市场经营理念。
必须更新观念,确立旅游品牌经营理念,将旅游品牌经营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加以重视。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格局,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加强引资、融资,提升宗教文化旅游的整体实力。要开发复合产品,丰富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档次,逐步转变依靠门票追求经济利益的局面,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加大宣传力度
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相当深。以佛教为例,千山历来为佛家名山,做好宣传可以让游客了解鞍山在佛教传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打开知名度。与此同时,搞好宣传可以吸引一些外资来开发宗教旅游产品。在玉佛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热心的华人捐资修建寺庙,这其中对外宣传起了很大作用。
(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开展导游员大赛和评比优秀导游员等活动,着重培育中高级导游人才,树立一批金牌导游员,推进职称评定工作。支持旅游院系和职业学校的建设力度,加强旅游经济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宗教旅游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是建设旅游文化的关键。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人才更是缺乏。所以,要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把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放在首位。各高等院校要增设旅游专业;旅游经营单位要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五)开发多种宗教旅游产品
开展宗教旅游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多层面地开发,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就可以通过宗教旅游带动第三产业,进一步促进鞍山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宗教旅游包括宗教朝拜旅游、观光旅游、娱乐旅游、民俗旅游和专题访问旅游等几种旅游形式。根据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积极规划各种宗教旅游产品。
1、发展千山佛乐文化
鞍山的佛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音乐同样源远流长。经过历代僧人的口传师承,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在频繁的佛事活动中,各地僧人互相往来,加上对地方民间音乐的吸收,使千山佛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北韵调”。其特点是风格庄严肃穆,豪放高亢,节奏鲜明,曲调动听,悠扬典雅。鞍山的佛乐是不可多得、极富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可以通过适当的对外宣传和促销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增加旅游收入。景区管理部门可以配合旅行社,以宗教仪式规定的时间、场地,按照严格的宗教程式组织观摩。在组织开发此类旅游产品的时候,必须注意保持宗教仪式的严肃性,杜绝任何形式的商业化倾向。如果有客人要看仪式、听佛乐,可以根据这些仪式举行的时间反过来倒排游客的行程,并且要强调观看佛教仪式、聆听佛乐的时候严格禁止喧哗,从而体现出弥勒道场庄严肃穆、空山无人的神圣。
2、开发宗教旅游旅游纪念品
作为景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商业机会,开发具有鞍山宗教特点和特色的独特的工艺品,是十分有用的。从目前中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情况看,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产品趋同,毫无新意,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特色了。有一种调侃的说法批评这种状况,是“走遍了祖国大地,纪念品都差不离,千辛万苦带回去,火车站里摆了一地”。如果能够利用好鞍山独特的宗教旅游纪念品,对鞍山的宗教旅游发展必然是一种促进。鞍山的旅游纪念品,应该围绕佛、弥勒做文章,继而扩展到楹联、造像。不论做什么,都必须强调品位与宗教文化特色,拒绝粗制滥造的劣质货。佛乐CD、VCD,就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再如铭刻有千山、玉佛苑佛教精彩联句的铜镇尺、玉石镇尺也能体现千山的宗教文化特色。千山弥勒大佛和世界最大玉佛开光时天上飞来的五彩祥云和弥勒、观音示像,都有照片存世,制作成为邮政明信片、书签甚至年历卡片都可以成为广播善源的纪念品。
鞍山旅游重点建设就是鞍山文化旅游精品带。以千山、玉佛苑为龙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现有旅游项目和产品为依托,对全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靠政府规划扶持牵动,靠市场运作展,有组织、有步骤地创新老项目,推出新项目,使整个旅游线路“景观化”,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鞍山宗教文化旅游精品带品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春贵.走进鞍山[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65-67.
[2]简王华,滕健.桂西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45-46.
[3]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3):23-24.
[4]张春丽,刘鸽,刘继斌.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06(1).
[5]刘伟华.千华山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