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月期刊网论文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0 09:03:47 更新时间:2014-06-20 09:32:46
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基础信息:
《高等教育研究》于1984年创刊,季刊,大16开本,80页,季末月出刊。创刊时,由四川工业学院(西华大学前身)教务处高教研究室主办;1986年由高等教育研究所主办;1988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获88136号的内部期刊准印证,后经成都市新闻出版局统一换证(四川省内部期刊准印证第02-095号,现为四川省刊型内部资料准印证第02-55号)。
《高等教育研究》是由西华大学主管、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主办的内部期刊。该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双百"方针,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实际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点,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学术讨论,为我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有:教育论坛、高教理论研究、高教管理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教学研究与改革、高校科研与信息、大学生学习与成才、高等工程教育与产学研、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教改革动态及国外高教研究等。
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期刊荣誉:
创刊22年来,本刊一贯遵照办刊宗旨,唱响主旋律,规范期刊主要栏目内容,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1997年被成都市新闻出版局评定为"一级内部期刊",2001年被成都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内部期刊质量考评"一等奖"。本刊曾在教学论、学习学和大学生学习与成才指导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居全省前茅,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其论文被各种学术丛书、期刊收录,并邀请论文作者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2001年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才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收录。《高等教育研究》办出了省属综合性高校的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版22卷84期,刊登论文1500篇。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杂志社投稿信息
(一)题名。题名应概括文章的要旨,简明、具体、确切,一般不超过20字。
(二)作者。题名下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名称和邮政编码。
(三)摘要。中文摘要:摘要应提供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字数为200字左右。
(四)关键词。每篇文章应选3—6个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作关键词。
(五)正文。正文要求观点明确、立论新颖、论据可靠、语言规范通顺,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字数以6000字以内为宜。
(六)基金项目。若文章的产出有资助背景,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含编号)。
(七)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文内注释应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序号标注。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引用、参考的文献资料,包括引文出处和观点出处。参考文献著录采取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序号顺序编码,置于正文中相应处的右上角。同一文献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列号标示。参考文献表列于文章末尾注释条目之后。
(九)来稿若在三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作者请自留底稿。
(十)为适应信息化建设和扩大学术交流的需要,本刊为“全国强内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版、网,请在来稿中声明。
(十一)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作者若不允许对内容作任何改动,请在来稿中说明。
(十二)来稿请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否则作者自负其责。来稿一律提供A4纸打印稿,同时提供磁盘或发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请用word文档。
(十三)来稿请附第一作者或联系人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E-mail。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杂志编辑部征稿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关于推进西华大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
基于收入差异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的计量研究
日本留学生性格心理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道德人格词汇自评量表编制及初步结果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研究的元分析
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
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课程立体教学模式与互动式学习机制研究
全虚拟PLC实验系统的实现及其教学应用
机械工程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水工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单片机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为例
论高职英语教学基础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原则及其应用
光电图像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麻省理工学院土力学课程教学及其创新性人才培养——兼与我校土力学课程教学相比较
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