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0 14:18:56 更新时间:2014-06-20 14:50:55
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是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化学教学中一直在讨论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的问题。笔者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以期为一线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高一化学教学过渡问题存在已久,自从实施第八次课程改革后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标准、教材的原因,又有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还有中高考评价制度的问题。在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阐述了目前高一化学过渡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过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论文格式模板,过渡教学,调查,问题,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化学教师普遍感到,相对于旧课程,高一学生更难以适应,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初高中课程标准脱节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体现基础性和启蒙性,是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两者要求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以化合物的分类这一知识点为例加以说明。
初中化学依据树状分类法把化合物简单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没有对酸、碱、盐和氧化物作更进一步的分类。而高中化学则更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看待物质的类别时要注意多角度,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问题。从表1中不难看出化合物分类在初高中要求上存在的脱节现象。
2.必修1教材本身存在问题
由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身设置的缺陷,必修内容仅仅编排两个模块,导致必修1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过于集中,学生学习上倍感困难。(1)高中化学几乎所有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集中在必修1,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安排在必修2,这势必造成无法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2)物质的量,是把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起来的基本物理量,学生感到比较抽象,难以掌握。如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换算,学生还是习惯于通过气体的密度进行换算,等等。(3)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定性判断时往往混淆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还有电子转移的方向等;定量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时,缺乏用系统观、转化观和守恒观审视问题。学习离子方程式时,四个基本步骤一学就会,但一写就错,原因是初中化学对于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过低,学生还不能熟练书写四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对于实验教学,虽然我省考试说明规定22个实验为学生必做实验,但由于课时紧张,学校实验室建设滞后,学生真正动手实验不多,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验技能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3.中考评价制度改革滞后
本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此,教育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希望义务教育能够以此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促进中考改革,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在肯定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考改革的滞后。如我市的中考改革,语数英满分各150分,而其他学科均实行等级制,没有实施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查。这样改革的结果必然是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对化学学习不够重视,这种功利的教育只能导致中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中考考多少,教师就教多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八个基础学生实验完成率较低。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三维目标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过渡教学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我市高一化学实施过渡教学面相当广,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高一刚开始2~3周集中复习――集中过渡法,第二种是没有专门安排时间,根据教学需要,用到什么补充什么――分散过渡法,其中以第一种方法居多。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由于高中教师基本不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只是凭着自己过去学习初中化学时留在头脑中的记忆,过渡教学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采用集中过渡法的部分学校使用现成的过渡教材,这些教材不是在过渡教学上做文章,而是将部分高一教学内容下移在过渡教材里,如某校使用的过渡教材里,把高中化学应该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都浓缩在这里了,这完全违背了初高中过渡教学的初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思想,不利于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有部分学校虽然没有使用过渡教材,但却是简单地复习初三化学知识,这种过渡方法名为过渡,实为“新瓶装旧酒”,学生感觉不到有实质性的收获,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三、提高过渡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初高中化学过渡教学也是如此。这里既有知识的过渡,也有学习方法的过渡,更有化学学科思想和观念的过渡。为了提高过渡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对比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差异等,切实提高过渡教学的有效性。
1.编好过渡教材,明确过渡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编写一份符合校情的过渡教学素材,是做好初高中过渡教学的前提。编写时,教师要熟悉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过哪些化学知识,其中的哪些知识还掌握得不好,哪些知识将在高中继续加深和拓宽,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学习还缺少哪些知识,而掌握不好的和将要加深拓宽的知识就是过渡教学需要进行补充的。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面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说明之。
2.加强学法指导,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时间不足十个月,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学习方法主要还是记忆、重现和模仿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课后强调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常常忽视学法指导、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造成学生课堂上听得明白,但一做题就出现错误。部分学生学习将近一年的化学后,对于化学用语仍然望而生畏,视为“第二外语”,特别是对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是感到难以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过渡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宏观现象、微观本质与化学用语的三重表征”学习它们。例如,对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虽然没有明显的宏观现象,但可借助于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稀硫酸解离产生的H+与氢氧化钠解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H2O,三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用化学用语表征时,其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其他类别物质之间的反应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学习,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
总之,高一化学教师要积极面对初高中过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好适合本校的过渡教材,把它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起点,授人以渔,出色完成自己所确立的过渡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