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科学期刊职称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6 15:19:47 更新时间:2014-06-26 15:24:46
2012版人教社九年级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及一线化学教师和教研员的意见反馈等,进行了重新修订。新教材使用过程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如何应对?通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有以下体会和建议。
摘要: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教材,是根据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出版的新教材。在一年多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变化和改进,但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方面。本文就此问题再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教育科学,化学教材,使用,体会,建议
1体会——新教材的瑕疵
新教材作为新课标的载体,虽然倾注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具体如下:
1.1内容选取
1.1.1“探究”诸个环节未标出相应名称。科学探究在新课标作为五个主题之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新课标详细给出了各环节要素的二级能力要求,并在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3个实例中,均标出了相应环节的名称。因此,新教材中“探究”诸个环节未标出相应名称,是一大缺憾。
1.1.2“控制变量”方法只字未提。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对应这一要求,新教材设计需要控制变量的多个对比实验,如“燃烧的条件”、“铁锈蚀的条件”等等,但在“方法导引”中,未曾提及“控制变量”方法。因此,在“方法导引”中,重提“控制变量”方法确有必要。
1.1.3化学计算中“设”的表述令人纠结。如计算生成CO2的质量,通常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而学生却依据多年的数学学习经验,设为“生成CO2的质量为x克”。面对这种情况,调研中一线化学教师就得着重强调,一再纠正,但效果不佳。一旦间隔一段时间(如两三周),就会出现反复。部分学生到中考时,还未纠正过来。如此这般,令我们很纠结,很无奈。笔者个人观点:其实这两设法并无本质差别,前者是参照物理学上的相关做法,x作为一种物理量,自然应该包含单位。但是物理学中物理量是有专用字母,如质量用m表示,一般不宜用x来表示所有的物理量。因此,个人倾向后者——数学设法,此时x表示物理量中的数值,无上述嫌疑,同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减少不必要细节纠缠。
1.2编排顺序
新教材某些整合课题过于“臃肿”。⑴将旧教材中“离子”这一课题整合入“原子结构”,编者意图是离子的形成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系,编排到一起,有利于保持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意愿恐难达成。因为这一课题的教学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编者意图保持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必然会被分离。不仅如此,旧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和“离子”两个课题内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也被打破。因为这两个课题均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原子结构”中的两个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联系紧密,后者能从质量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宜分在两个课时内完成,而“离子”中知识线索是“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形成的结构基础)——“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分类和符号)——“物质构成”(知识网络),知识间循序渐进,应在一个课时内一气呵成,若强行拆开,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⑵新教材将旧教材的第七单元的课题2和课题3整合了一个课题。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内容和编排顺序略有微调,大致相同。实际教学仍然需要两个课时,与旧教材“燃料和热量”对应的内容一课时,与“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对应的内容一课时。因此,笔者赞同旧教材第七单元的编排。
1.3呈现方式
新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少数附有实验照片,大多数附有实验绘图,绘图虽然精美,真实感没有照片来得强烈。而国外的化学教材中实验照片居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2建议
2.1对编者。作为一名使用20余年的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对人教版教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既为编者精益求精的理念叫好,又为编者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真诚地期待人教版教材越编越完美。在此,提个小小的建议:建立九年级化学资源库。恕我直言,教学参考书后附赠的教学素材内容偏少,更新速度慢。站在服务于教学的角度(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建立九年级化学资源库势在必行。资源库的内容包括电子书(内含矢量图形,便于放大)、情景素材(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贵社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凭借网络平台征集资源,招募一线精干教师参与编辑,保持实时更新。资源库一旦建成,必将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
2.2对教师。无论多么精美的教材,都离不开教师精辟的阐释。教师的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不能只会“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教材”。首先,立足教材。即对教内容作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深入地钻研,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意图,理清教材所承载的三维目标,把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以教材的编写思路作为教学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再次,整合教材。即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将化学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着重进行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包括认知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等),比对化学教材预设的教学安排,以学生最易接受的认知方式组织教学流程,或调整内容呈现顺序,或改变呈现方式,或改进活动设计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