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类核心论文发表“道”与《画山水序》中的美学思想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01 14:14:52 更新时间:2014-07-01 14:41:51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之所在。它不仅体现出中国绘画的哲学本质,也体现出中国绘画的美之所在。
摘要:刘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最开始探讨山水美学的著作。文中明确提出“澄怀味象”、“畅神”、“卧游”等核心观点,开始关注老庄之道:以“天人合一”的心性感悟自然,以“逍遥游”的姿态体验山水之道,进而让山水画达到“卧游”、“畅神”的审美意境。
关键词:核心论文发表,宗炳,《画山水序》,“道”
一、何谓“道”
中国古典哲学中儒、道、佛三家皆论“道”,何谓“道”?“道”,之宇宙大道无序乃有序,此乃道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因道而生,道乃世界的本源。而万事万物的运行,老子又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而规则受制于自然。这里也体现了“无为而治”的“任自然”。“自然”对于“道”,是一种自然而然,不为任何事物所牵绊的完全自在的状态。
佛家之道,乃人的“心性”,也就是“修心”、“净心”。佛家的出发点是人,而万事万物是变化无常的,即是“空”,要想悟道,就要回归到人最初的“本心”,才能通道、释道。
二、宗炳与《画山水序》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宗炳的《山水画序》是中国山水画坛中较为重要的文章,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山水画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同时宗炳还是把老庄之道与中国山水画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宗炳所著的《明佛论》写作时间与《画山水序》大致相仿,而《明佛伦》主要阐述了神不灭论的思想,也谈到神道关系“自道而降,便入精神”,《明佛论》中说道“神与道为二,二故有所通化”这种说法,与他在《画山水序》所说的一致,是后者的基础。我们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理解宗炳所说的道,它构成世界的实体,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也成为主宰万物的法则。
三、“道”与《画山水序》中的美学思想
在《画山水序》中多次提到“道”,儒、道、佛三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论“道”,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画山水序》,但是此文之“道”还是重在老庄之“道”。
同时“道”的思想在宗炳心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也促成了其酷爱山水,于山水中悟道,于山水画中观道、进而体现于《画山水序》中的“含道映物”、“澄怀味道”、“卧游”、“应目会心”、“应会感神”、“畅神”等,最终达到“画道”的境界。
《历代名画录》中也有说:“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在宗炳看来,山水画则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而观画山水和观真山水、览真山水一样,都能够很好的品味圣人之道,所以宗炳谈到山水画的功能,并非为了消遣,而是通过游览山水、卧游山水,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和学习“圣人之道”。庄子之“道”是形而上的,是抽象的,而老子所说的说之“道”,则像水一般,“上善若水”。水善利于万物而不争,可以说理解水也可以理解“道”。宗炳顺水而游,游历天下,游水而得道,游山而得道。宗炳见到“嵩山之秀,玄牝之灵”,深深感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游览山水不能深刻体会到圣人蕴育万物之道。
同时宗炳认为山水画之所以能使在人精神得以超脱于尘浊之外,也是因为感通于画上的山水之神,“嵩山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一图”,画山水要画山水之神,“神”是无形的,而“形质”则是“神”的寄托体,因而画山水之形,表现山水之神,“目应”、“心会”,最终使得山水画陶冶人的性情,改变人的灵魂,开阔人的心胸,达到“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宗炳之“畅神”即是从创作主体而言,也是从欣赏主体而言的。他既是画者又是欣赏者。创作主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须使内在心灵保持一种“心斋”、“坐忘”的虚静之态,达到“万趣融其神思”的审美境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神韵,把握自然山水的“灵”、“趣”,画出山水之神,最终领悟到山水画使人精神带来的超越感和畅神的作用。同时画者又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忘情地游乐,获得生命的激情和超然的心境,人的内在精神完全沉浸在自然之美中,心与物之间交流往复,在物我两忘中实现神与物游的生命体验: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到与人的内在心灵相通相融的精髓,使心灵在自然山水中获得完全的舒展自由,最终达到畅神的境界。而观赏者,则在面对自然山水和山水画的欣赏过程中不仅要对山水的形色进行深入的观察体味,更重要的是要从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具体形态中超越出来,从自身的局限中突破出来,从而真正实现精神的自由,进入一种“澄怀”的虚静状态,最终脱于尘俗之外,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解放达到畅神的意境。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