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期刊范文装置艺术与雕塑“一脉相承”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01 15:37:04 更新时间:2014-07-01 14:44:59
“装置艺术”源于西方,但在国际普世价值盛行的今天,已成了全球艺术的主流形态。所以,对大众来说对“雕塑”很熟悉,可是谈到“装置艺术”却很陌生,甚至试问一些的艺术工作者“装置艺术是什么?”,同样会很茫然。
摘要:回溯艺术史,人类艺术都源于本能的原始艺术,紧接着出现了早期低级思维的几何风格艺术。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创新,艺术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依赖于手工技术,工业革命来临后,艺术开始依靠工业技术大踏步变革,今天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推动艺术不断创新。从雕塑到装置艺术的演变就经历了写实造型、写实表现、造型表现、观念表现、综合表现、跨界创新等时期,该演变过程恰恰证实了装置艺术与雕塑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期刊投稿范文,装置艺术,创新,雕塑
“装置艺术”1970年代盛行于西方,80年代才传播到中国,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观念的艺术形态。简单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呈现艺术;传统“雕塑”是指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硬质材料的雕塑。今天的“雕塑”概念在不断创新,是指用石材,金属,陶瓷,木材及其他材料往往依赖于光、情感和特定空间来雕刻和造型的三维艺术。其实,一般来说历史都会“一脉相承”,同理西方艺术史也是一脉相承的:从具象到抽象,再到表现;从平面绘画到三维雕塑、再到空间体验,都具有一脉相承的轨迹。西方雕塑发展到了近现代,一部分就伴随工业革命、科技发展与国际化观念的变革而逐步演变到今天的装置艺术,当然另一部分继续雕塑原有的特色。所以,我们可以感慨装置艺术源于雕塑,也颠覆了雕塑的发展方向,雕塑和装置艺术在造型、空间和情感上有潜在的关系,雕塑的现代化发展结果就是装置艺术!
一、写实造型时期
从古希腊到19世纪,这个漫长的时期西方艺术发展虽然经历过地域的变迁和宗教的洗礼,但西方艺术一直依靠手工技术时代并以“写实为标准”在发展。受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影响后的希腊文明成了西方艺术的发源地,随着手工艺的发展,希腊古典写实雕塑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几何风格。古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好理想使其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雕塑家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和人体法则,树立了以写实为基础的雕塑艺术典范。继古希腊以后罗马成了西方艺术中心,“古罗马雕塑”摆脱了理想化,更注重客观对象个性的真实性表现。12-15世纪,法国雕塑家力求把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逐渐发展成“哥特式雕塑”。为了反抗宗教的桎梏和压抑,意大利再次出现写实的“文艺复兴雕塑”。16世纪末和17世纪,欧洲绘画、建筑和写实雕塑向结合,出现了矫揉造作的、写实的“巴洛克、洛可可艺术”潮流。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艺术在罗马再次兴起,抨击“巴洛克、洛可可雕塑”的肉欲倾向及繁琐形式。
二、写实表现时期
19世纪,巴黎正式成为欧洲艺术中心,从此写实雕塑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法国这个浪漫自由的地方似乎缺乏古典写实雕塑的土壤,法国人也不是写实艺术虔诚的继承者,殖民文化出现,国际文化观念大量涌入欧洲为写实艺术增加了国际化动力和丰富的样式。在雕塑方面以更丰富的造型基础代替了单一的写实基础,促进了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法国先后交叉出现了浪漫主义、印象派、现实主义等。罗丹将写实雕塑艺术带到20世纪的门槛,而布德尔、马约尔将它带进了20世纪,从此写实雕塑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三、造型表现时期
这是雕塑演变成装置艺术的前奏,一方面,欧洲从阿拉伯、亚洲、非洲、南美洲文化中汲取艺术观念,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流露工业社会的气息。罗丹是古典写实的终结者,而马蒂斯、布朗库西、毕加索和摩尔则是现代雕塑的先驱。现代派雕塑既反传统又在创意、构思、题材、材料、表现技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阔的探索。马蒂斯摆脱人体解剖结构的束缚,将绘画理念带入三维空间。布朗库西保持作品的第一视觉经验、纯真的直觉和追求单纯化的本质。毕加索善于解构与重组,启发了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的发展路线。摩尔树立了简练、抽象的雕塑风格。
四、观念表现时期
这是装置艺术独立于雕塑的启蒙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业社会生产技术全面更新,在艺术方面反叛传统手工造型并颠覆雕塑的“三维”限制。1909年,意大利艺术家意识到机械自我持续运动能激起新观念,出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敏感和憧憬的“未来主义”;1916年至1923年间,在法国、德国和瑞士也出现了达达主义,他们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而发现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运动“达达主义”。西方摆脱了“以造型为基础”的雕塑时代,进入了“以观念为基础”的装置艺术时代,这为装置艺术走向成熟积累了经验。意大利未来主义波丘尼的动力论打开了古典概念的封闭性。法国达达主义马塞尔・杜尚开创了“装置艺术”,从而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同时,工业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成就了不少把雕塑与环境空间融为一体的抽象艺术家。美国雕塑家史密斯用焊钢方法从事构成主义雕塑的试验影响了世界。英国艺术家卡罗在创作中努力消除与石膏、粘土相关的作品,取消了作品底座,让作品平摊在地面空间,对观众更为直接,更接近装置艺术语言。
五、综合表现时期
这是装置艺术的成熟阶段,同时传统写实雕塑在应用领域呈衰落趋势。在造型艺术中,雕塑关注造型本身,而装置艺术更着重于形式、情感的空间构建。装置艺术的触感、量感、空间感造成了材料、形象、观众的交融性。20世纪中期以后,东西方思想的碰撞、融合、发展等局面为装置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观念,装置艺术成了六七十年代后“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艺术家打破了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综合绘画、造型雕塑、影像、声音、表演等各种技术材料构建装置艺术,装置艺术正式超远传统雕塑、绘画、摄影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
六、跨界创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科技高速发达,创新创造成了国家、民族软实力,西方创新型国家大力提倡艺术结合其它学科跨界创新,积极运用各种项目推动艺术家、艺术研创中心探索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在这个潮流中,装置艺术因为其综合的特点,成为了实验和实践中有效的创作手段。艺术家联合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导演等跨界创新装置艺术,突破了传统雕塑的三维静态形式,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向多维时空形态方面探索,出现了反传统雕塑的四维、五维、声光电、动态艺术以及软雕塑等装置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发展到可以用来表达社会、政治或者个人的各种内容,它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唤起观众记忆经验的共鸣,解读不确定性,暗示神秘的不可知。当然装置艺术的发展也都是受当下单一与复合的多种观念所左右,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束缚:一方面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另一方面,能诉诸于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引起观众情绪的立体感知。这时期的新媒体跨界装置艺术家层出不穷,有多媒体装置艺术家GaryHill、影像装置艺术创始人白南准及无数新生代艺术家,如OlafurEliasson、Carste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