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杂志论文范文黄庭坚的词风禅语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14 14:27:44 更新时间:2014-07-14 14:31:43
后人论及宋代文学,往往以苏黄并称。他们身上体现了宋代文人综合吸收前代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理趣兼重、庄媚并行的新的特征。相较于东坡的圆融博大,黄庭坚更多的是人如其作的峭拔拗奥。他对当时盛行的禅文化的融纳并蓄,是造就其词风的重要原因。
摘 要:禅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作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黄庭坚从禅宗处得益颇多。本文拟从黄庭坚别具一格的词的创作中,探讨一下黄庭坚学禅说禅悟禅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文艺生活杂志官网,黄庭坚,词,禅
Huang Tingjian'Word Style and Buddhism Word
Jin Yangyang
Jiang su Culture Museum, Jiangsu, Nanjing, 210005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far-reaching, as th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 Huang Tingjian from the Zen place thanks a lot. This paper from the Huang Tingjian has a style of one's own words of creation, to discuss the Huang Tingjian School of Zen Wu Zen saying mentality.
Keywords: Huang Tingjian ; Buddhism Word
黄庭坚与佛教的渊源其来有自,一则自宋初以来儒学融摄佛道已成主流,佛家在论述心性问题上的精致深刻,道家的自然主义也从另一个方面补充了过于入世的儒家的不足。二则黄庭坚的故乡江西更是禅宗十分活跃的地区,“一花”在中国大地上发出“五叶”的漫长过程中,江西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地,曹洞宗、沩仰宗、临济宗皆发端于此。三则就黄庭坚自身而言,应属于禅宗黄龙派的系统,他和黄龙弟子祖心禅师、悟新禅师、惟清禅师等过从甚密,可称得上是一位佛学修养很高的“似僧有发,似俗无尘”的居士。盖由此,山谷词中诸多饱含禅理禅趣之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 简单地套用禅宗语言
词与诗相比更具独抒性灵、浅吟低唱之妙,词的发源和性质都注定它比诗更接近民间,禅的游戏意味也决定了它和词有着更为紧密的亲缘关系。钱钟书先生说:“词章家隽句,每本禅家话头。”“如《五灯会元》卷三忠国师云:‘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卷五大同禅师云:‘依稀似半月若三星’;皆模心字也。”黄庭坚也喜欢在词中玩这种拆字游戏。如“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两同心》)也是同一机杼。其他用佛家语的小词也随处可见,如碎琼乱玉摇曳生姿。《满庭芳》“重开宴,瑶池雪沁,山露佛头青”以和尚头皮喻雪后青山,妙趣横生;又如《更漏子》“咏余甘汤”一阕上半阙“庵摩勒,西土果。霜后明珠颗颗。凭玉兔,捣香尘,称为席上珍”,“庵摩勒”乃梵语音译,即无垢果,“西土果”之称见于《大唐西域记》中记述,“香尘”也是佛教用语。这一连串明征暗引,使得一首普通的咏物词充满佛教色彩;又如《采桑子》末句“个里声催,铁树枝头花也开”,以“铁树开花”的佛典来比喻音乐的美妙,奇想如自天外。最动人的莫过《点绛唇》一阕描写思念故人之情“梦中相见,似作枯禅观”,写诗人老来相思之情,似枯实腴,似淡实浓,恰切之至。
二、 隐括禅偈、讲述禅宗故事
隐括禅偈者,乃《诉衷情》一阕,为改写华亭船子和尚的悟道偈而成,词作内容为: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衣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词前小序云:
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家风在禅宗里专指宗派作风,山谷此处用之则是为了阐述自己不同流俗的处世风格。船子和尚原诗如下: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黄词比之原诗,精髓未变,仍是讲述船子和尚的悟道经过。“一波才动万波随”语意双关,其深意盖指人的妄念一起,便辗转相续波涛汹涌,很难复归平静。而“深处”的“锦鳞”则是比喻根机上乘、可以传道悟道的佳弟子,然佳人难得,故有“千尺”之喻。华亭船子和尚于渡口数十年,终得夹山善会以传其法,弃船而逝。因了这段因缘,禅林中便将老师对弟子的接引比喻为“钓鱼”,并有钓钩直与曲之分。“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则比喻学禅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怀疑和反复,因钓直饵无代表禅师接引的是离行绝思的最上乘根机,然世人堕于声色,喜欢有形有相的追求。这几句正是这种情形的准确描述。“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极富风神,将渔父潇洒任运的风姿与青山明月、千尺江水和谐地融为一体。
《渔家傲》五首专门描写禅宗初祖达摩和其他禅师悟道、传法的故事,词前小序告诉我们这是效仿宁勇禅师的作品。第一手词中言道“是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放诞风流,深得狂禅之趣,年少时“风流如春柳”的黄庭坚即使成了虔诚的居士,向往的也是随俗任运的自在,而非槁木死灰的冷清。第二首词则说“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完全包括了菩提达摩一生的事迹而成。第三、四及五首词则分别隐括了禅宗史上几则影响颇大、名声颇著的公案。
黄庭坚的这几首词,都是借一个公案故事来阐述禅义精髓,这本是当时禅宗中流行的文体----“颂古”的特色。只不过颂古用的是韵语,而黄庭坚用的是词罢了。这种援禅入文学的做法,是黄的又一种尝试。
另有数首词是与佛门中人的来往唱酬之作,亦不免用佛典佛语。《鹧鸪天》一首词前小序云“吉祥长老设长松汤,为作”,其词曰:
汤泛冰甆一坐春,长松床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与君更把长生盌,略为清歌驻白云。
歌咏高僧服食灵药以延年益寿,表达作者的清怀逸思,飘然出尘。《南歌子》二阙是黄山谷和东坡赠净慈法师之作,惟所赠之对象不同。其第一阕云:
郭大曾名我,刘翁复是谁。入廛能作和锣棰,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
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普陀岩畔夕阳迟,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
第二阙云:
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顶门须更下金槌。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
金雁斜汝颊,青螺浅画眉。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前一首用《传灯录》中“金沙滩头马郎妇”一典,表达于尘世艳情中超凡入圣的愿望。后一首言如果做到了牧牛公案里所说的境界——人牛无迹,那便是大休大歇的时候,便是功位齐泯,入涅般的最后关头。两首从不同方面写到修行的途径,其所用典皆佛经中名段。
三、表达禅的境界
据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卷一所载,黄庭坚元佑年间丁忧在家,从晦堂和尚游。晦堂举《论语》中语请(黄)公为之阐释,再三而不然其说,黄怒形于色。时暑气方退秋凉乃生,晦堂乃曰:“闻木樨香乎?”黄曰然。晦堂曰:“吾无隐乎耳。”公于是悟道。说明庭坚参的是从万事万法中领悟佛性禅意的“活法”,这也就注定了黄庭坚的另外一些词中,虽然没有直接用佛语或佛家故事,却仍然深得禅趣。
黄庭坚的另一首代表作《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转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更是以“空净眼”觉知诸物色, 给人以“色性是空”、“空性自色”的觉悟。
四、 独出机杼,一些艳词俚词中的道
黄庭坚《望远行》《少年心》(心里人人)俗言俗字甚多,以至于现在我们不能确切地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清人已经讥为“实非大雅正传,此词尤为恶道”(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其艳词创作更是被法秀棒喝,从此庭坚不复为之。但其实这些艳词俚词的创作绝非全无意义。俚言俗语与呵佛骂祖的禅风有相通之处。而艳词更是作者参悟禅机、洞彻人生的形式之一。佛家可以在“临去秋波那一转”中悟得妙道,亦是此处流风所及。
禅与词从就像是通向世界尽头的两条不同的路,时而会有花香鸟语飘到对方的境界中去。元好问说“诗是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移来形容禅和词的关系,也是十分恰当。山谷以其清奇之才磊落之气,一声两歌,一笔两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禅词,品味体会其中的微妙和空茫,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山谷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