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论文发表曹操身世与曹氏谱牒考述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14 15:30:06 更新时间:2014-07-14 15:35:05
曹操之父曹嵩真的是来自家族内部过继?通过曹鼎的牙齿与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就能解开曹操的身世之谜?笔者对课题组100%的定性和结论存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兹提出浅陋之见向课题组求正。
内容提要:曹操之父曹嵩身为赘子,其原先的姓氏出身不明,故曹鼎的后裔与曹操后代在血缘上没有必然联系,在没有确凿史料及墓葬文物证明的前提下,仅凭曹鼎的牙齿就欲确定曹操家族后裔,课题组的论证与结论稍欠严谨。唐颜师古、清钱大昕等学术大师皆云,家谱出于闾巷,不足为据。汉魏以降,认领养子、同姓通谱、篡改源流、追远冒祖、伪造谱牒之风颇盛,故存世曹氏族谱所录之远祖多不可信。冀望课题组在鉴定民间家谱远祖真伪问题上严格把关,慎之再慎之。
关键词:新闻类论文发表,曹操身世,赘子,曹鼎牙齿,同姓通谱,追远冒祖
一
2013年11月中旬全国各主要报刊及媒体均报道了复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通过安徽亳州市曹操祖辈墓文物主管部门提供的曹鼎的牙齿解开了曹操的身世之谜。据媒体称,2011年课题组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并从上世纪70年代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最终确定两个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东汉河间相曹鼎。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故此,课题组认为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三国志・武帝纪》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陈寿著史向以严谨而著称,附会之语一概不录。曹嵩为曹腾养子,其生父是谁?因无从考辨,故陈寿才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承祚著《三国志》,秉笔直书之例处处可见,如他在《齐王芳纪》中写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其生父母也不得而知,便直言:“宫省事密,莫有知其所由来者”。课题组提出:“《魏氏春秋》记载曹芳是曹操次子曹彰的孙子”。《曹魏皇室世系考述》,《复旦学报》2010年第3期。其实,课题组对这句史料解读有误。《魏氏春秋》是这样记载的:“或云任城王楷子”。“或”字释为有人认为曹芳是曹楷(曹彰之子)之子。“或”并非确凿之语,故陈寿不纳。写魏文帝之母,“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 三国志・后妃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156页。即便对帝、后这样的尊者,陈寿亦毫不避讳,这正体现了一代良史的人格风范,同时也证明了《三国志》史料的可靠性。
虽然通过DNA检测和当代人基因比对,属于生命科学,但并不神秘,类似于亲子鉴定,当然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追索得更广更遥远。但前提是必须寻根究源,做DNA测试的双方即使相隔数十代,数千年,但必须有血缘关系,若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那就不可能得出正确与科学的结论。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蔡衍传》载:“(蔡衍)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常侍腾之弟也。”可见,曹鼎和曹腾是兄弟,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自不待言。课题组认为全国6支曹氏族群的Y染色体是一致的,经过和曹鼎牙齿DNA检测和基因比对,证明这6支曹氏族群源出于同一祖先――曹鼎、曹腾。由于曹操是曹腾之孙,故6支曹氏族群就是曹操的后裔。依此推断似乎是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操父曹嵩同曹腾是养父子关系,嵩是来路不明的外姓他族,还是曹氏宗族中人?这是此课题的关键核心所在,如果不能确认曹嵩同曹腾有血缘关系,那么,做DNA测试,就毫无意义。
按照课题组的结论,曹嵩是曹氏宗族中人,过继给曹腾为养子,但此说并无确切的史料可以佐证。实际上,东汉宦官所收养的继子来源不一。据《后汉书・刘瑜传》载:“今中官邪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