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论中共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15 15:28:21 更新时间:2014-07-15 15:53:20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终于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的悲惨命运,翻身做了主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在经历了外来侵略、军阀统治、国内战争等一系列混乱国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历史的选择,成为了人民的选择。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放战争是中共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战役。中共取得执政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及自身等原因,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在长期斗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性选择,中共取得胜利的必然性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关键字:核心期刊论文,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必然性
一、中共经历28年浴血奋战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的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这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中国共产党能在长期的斗争的时间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是有深刻原因的。
1.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器为指导,并将它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和发展能够对中国人民起到巨大动员、鼓舞和指引作用的先进文化。马列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并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能为人们认识真理指明方向和开辟前进的道路。在长期的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等错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了具有独创性的革命实践经验,并由此产生毛泽东思想,加之善于把我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密切联系群众,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才能逐步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存在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几种选择,各种势力都在激烈的斗争。首先是建立以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政府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半封建的道路。一种是有一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的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独立资产阶级道路。再一种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三条道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受到反复检验,第一种最终被人民所抛弃,而第二种根本没条件实现,人民也不赞同,只有第三条道路最终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接受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郑重的历史选择。
1.3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的艰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条件。党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汲取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不竭力量,并形成了一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运用这套工作方法,取得了群众的支持,使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不断发挥和提高。这也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决定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必然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政府,实现了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奋斗目标。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进展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广,是有深刻原因的。
2.1党的正确领导是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
这个时期的党在经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已经成为一个在思想上、政治上以及组织上高度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党根据革命发展的进程,适时的提出基本纲领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为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指明方向。党照顾各层利益,团结力量建立其广泛的统一战线,并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准确把握战争进程,适时地实行战略转变。这个时期的党无论是在战争节奏的把握上,还是战略的转变上,都显示出了对革命战争规律的掌握与运用的得心应手。
2.2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凯歌行进的力量源泉
抗日战争之后,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国家安定、和平,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倒行逆施,违背人民意愿,推行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与此相反,共产党倡导和平、民主、团结,即使在被迫进行自卫战中仍然坚持实行保护人民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国民党政府让广大群众看不到希望,政权日益深陷危机,至此国统区的人民也更加拥护共产党的政策。中国人民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在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和广大人民解放军干部与战士敢于牺牲,英勇奋斗,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2.3党的自身建设是全国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党的队伍也空前壮大。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整党整军运动相继展开,进一步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员悟性,保证了党的各级组织能站在解放斗争的前列,成为团结人民、争取胜利的核心。在面对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形势、新情况,中共中央适时强调组织领导纪律性,切实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和实施。在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及时告诫全党同志警惕“糖衣炮弹”,继续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保证在新历史条件下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下,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不仅保证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为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
三、国民党倒行逆施和腐朽没落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方面明显优于共产党,但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以如此迅猛之势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稳抓执政地位,为什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能从顶峰跌落谷底,使人民的力量推翻他呢?
3.1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腐败性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
客观上说,全国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与国民党集团的倒行逆施和腐败没落有极大关系,正是他的这种行为,才加快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以在“收复区”的大肆掠夺为起点,不顾人民的死活,贪污腐化之风迅速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使饱受苦难的沦陷区人民大失所望。负责经济接收的邵毓麟曾不得不向蒋介石当面进言:“象这样下去,我们虽已收复了国土,但我们将丧失人心”他认为:“政府却因此而基础动摇,在一片胜利声中,早已埋下了一颗失败的定时炸弹。”【1】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坚持一党独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民党政府的组织力、军队的战斗力和纲领的号召力,严重的动摇了其反动统治的基础却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3.2国民党的反动性,不得民心、不顺民意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利益,违背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与广大人民为敌,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而且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政治经济政策根本不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不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有资料显示:在1947年10月,上海、杭州、北平等八个城市就有2100余人惨遭杀害,而全国被列入黑名单的竟达6万人,整个国民党统治区为白色恐怖所笼罩。【2】国民党这种做法是将人民群众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的边缘。这就决定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3.3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的失败是它失败的直接原因
当国民党违背人民迫切的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愿望,把内战、独裁强加给人民,执意发动内战的军事政策开始时,就已经开始走向失败的边缘。因为他不得军心更不得民心。不仅广大人民厌恶战争,国民党军队也希望和平,他们开始厌战、反战,所以放下武器、举行反内战起义的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中师以上重大起义就达60余起,起义总兵力达114万人(不含投诚),占国民党军队总兵力(800万)的1/7。【3】这都极大地削弱了军队力量,而且动摇了军心。另一方面国民党占地多,战线长,军利分散,这都给我军提供了很好的战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战术灵活,各个击破,国军则有被动之势,后期更是迫于防守,国民党军事当局也不得不承认:解放军“行动自如,情报灵活”;而他们“则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各个击破,招致重大损失”。【4】 而且,国军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矛盾,军心不一,不能协同作战,造成战场接连失利。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国民党政权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柱,最终陷于崩溃。
总之,国民党的失败,就其自身原因来讲,是它的反动性和腐朽性导致的必然结果。蒋介石国民党集团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拒绝在和平条件下实行政治改革,而依靠美国的援助发动反人民反革命的内战,把自己处于同中国广大人民势不两立的地位,最后只能被全国人民彻底打倒,遭到覆亡的命运。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长期奋斗的结果,完成了党所肩负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这28年艰苦的奋斗历程来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全民族坚强的统一的领导核心,形成起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人民的伟大选择,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胜利前后》 邵毓麟,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第76、87页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年,第772页
[3]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134页
[4]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