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工作论文发表浅析女大学生婚恋观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22 15:26:13 更新时间:2014-07-22 15:48:12
调查中,九成人认为性格决定是否在一起,其次是才能、共同话题。对于我们的假设,高达九成的人坚决不会与不喜欢的人结婚,对于文化程度很低但多金的对象近七成人选择拒绝。“出于虚荣心”被用来解释剩下三成的选择原因,“家庭原因”紧跟其后。
摘要: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杭州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调查,探究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帮助高校德育教育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合适的教育,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论文发表,女大学生,婚恋观,高校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据《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调查研究显示59.2%愿意嫁给富二代,[1]与此同时2010年由北京市海淀区妇联组织的一项调查却显示76%的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更加看重异性的“能力、潜质、素养”。结论对立的调查促使我们开展研究,尝试探索在杭高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以及形成因素并提出建议。
二、数据分析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相结合,总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3份,有效问卷366份。根据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总结,并提炼出了几个重要部分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
1、理想对象——理性选择
家庭因素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单亲的家庭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的正确引导显得非常重要。意料之中地,对此超过七成的女生表示理解,毕竟当代的女大学生早已经逐步与社会接轨,所以也不难解释支持和理解“干的好不如嫁的好”了。当然近一半的人还是认为这并不是最佳的出路,“女人太注重物质,会令人反感”。总的来说,大部分当代的女大学生的理想对象是一个教育程度相近或较高,性格合适,有一定才能和共同话题的男性,显然这是相对理性和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
坦白说,女大学生应正确对待物质需要与情感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择偶方面既要考虑实际经济条件,又不能把经济条件放在爱情价值观的首位,否则会发生偏差。[2]不能也不应该单纯为了物质需求而放弃情感需要或者相反,理性择偶才是当代女大学生应有的态度。
2、恋爱影响——利大于弊
恋爱中的同学印证恋爱对学习生活的正面影响略远多余负面影响如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等,也就是说恋爱对大部分女生来说是一个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设计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莫过于恋爱的影响。”[3]所以恋爱中的女大学生一定要摆正对于爱情的态度,让自己成为“大部分的人”,学会冷静理性思考,让恋爱成为我们青春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
3、大学恋爱——顺其自然
“大学至少要谈一次恋爱”这个观点支持率和反对率几乎相近,保持中立态度的约占四成,有同学用“宁缺毋滥”解释自己的等待。同时对于大学恋爱能否开花结果她们的态度也没有过度乐观和悲观,64.86%人认为大学毕业分手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远高于认为一定会分手的10.14%。关于恋爱花费问题,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应该AA制,财务分清,当然也有1/4的人认为男方支付比较合理,这个明显的差距显示了女生的独立自主,同时AA的消费方式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同时加重女生的话语权,这无论对于当下或者未来都是有好处的。
4、恋爱和婚姻的关系——积极乐观
相对来说,女大学生的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相对比较积极,超过四成的人认为“只有有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恋爱才是爱,婚姻只是一种责任”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理解,但是“坟墓论”是支持率最低的观点,可见再流行的舆论也并不能左右新一代女性的独立想法,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婚姻的负责任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个性鲜明。
5、其他
在深入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女大学生对于未来就业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定位,同时社会上的诸多性别歧视更加增添了不确定性,此时她们迫切地希望另一半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够带来安全感;同时家里长辈的言论也困扰着她们,经常被灌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遇到感情问题可以倾诉的渠道不多,尤其是当恋爱后主动或被动地被集体所孤立。恋爱非常考验人的情商,也非常能锻炼人,但终究会让人成长。
三、 总结和建议
大学生恋爱虽然已经不是教育者或者家长能够控制的事情,但应当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及恋爱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婚恋观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认识的过程,也补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4]对此,就可行性而言,提出以下建议:
1、社会——促进平等: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积极促进男女平等竞争,为女性的发展创造优质的环境,并且积极倡导女性独立自主,促进社会和谐良好发展。
2、家庭——正确引导:家长应适时给予引导,思想上避免与子女产生正面冲突,必要时可以寻找心理医生给予帮助。
3、学校——积极帮助:制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设相关选修课正确引导婚恋行为;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机构,从学校层面给予适度引导,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4、同学:不孤立恋爱中的同学,积极邀请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5、自身:不断增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积极面对就业竞争和感情挫折,独立自主。
参考文献:
[1]黄莹:《女大学生:近六成愿嫁“富二代”》,《广州日报》,2010年4月12日
[2]龙丽达:《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2011年第4期
[3]刘小明、杨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254页
[4]韩冰、刘俊:《婚恋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