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格式参考高校多媒体课件开发趋势分析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8-06 14:48:26 更新时间:2014-08-06 14:09:25
高校多媒体课件有五项评价指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其中教学队伍是由学院领导来组织,教学条件是由学院领导来创建与提供,教学效果是各项指标贯彻落实的必然结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项指标是关键。本文是一篇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有关教师职称论文格式可以参考本文章,教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功能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得到更好的发挥,这种崭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媒体,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设计制作出符合美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的关键。 该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从教学特性、理论体系方面分别展开浅析高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趋势。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格式,多媒体课件,高校,开发趋势
一、教学特性方面
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虑,其主要特性应涉及以下五个方面,即:
1.教育思想现代化
体现现代的教育思想是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内容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运用的根本保证。在高校中较切合实际的教育思想既不是只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也不是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中心说,而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自主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2.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高校教学内容科学性是指内容应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能把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和教改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并逐步形成具有某种创新特色的自编教,能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设计考虑教师学生两方面
高校要把“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是保证“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能真正贯彻落实的教学设计,也是保证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能达到优质、精品要求的教学设计。
4.教学模式转变
高校教学模式应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互动,体现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点。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实施探究性、协作式和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教学资源丰富优质
高校教学资源应逐步丰富、优质并为教学服务,要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和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除了需要有多重交互的先进技术外,还需要有丰富和优质的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1]。
二、理论体系方面——建立“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1.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实现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探究、合作、自主”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2.基本属性
(1)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2)实现新型教与学的方式。(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或信息化学习环境或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从来没有西方学者考虑到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存在这一缺陷,导致美国与西方国家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3.论述
如上所述,整合内涵的第三种属性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这正是“整合”的实质,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特征。而未能围绕变革教学结构来进行“整合”正是美国的《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草案)》所指出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一直停留在手段、方法层面,未能引起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成效不显的根本原因所在;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则是该《计划(草案)》所强调的“要进行教育领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容(对于美国来说,则是要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由于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所以如果想要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与落脚点来进行整合,就要求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实施的整合,能否使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中的地位、作用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事实上,这正是衡量整合效果与整合层次深浅的主要依据或准则,也是高校多媒体课件开发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跃华.现代教育技术下师生角色定位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14):10-14.
[2]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3(12):15-19.
[3] 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26.
[4] 李馨,马超.浅谈多媒体教学中课件使用问题[J].成功:教育,2012,21(02):15-19.
[5] 卢晓莉,怎样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J].新课程,2010:32-36.
[6] 刘洁.多媒体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M].电化教育研究,2000:13-17.
[7] 施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