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核心期刊初高中历史课标的差异对比分析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8-09 13:38:59 更新时间:2014-08-09 13:13:59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本即教材是围绕课标落实课标的媒介与载体。针对初高中历史课程在三维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等方面的的差异对比分析,特别是有效把握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对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学很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摘 要:对初高中历史课标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究初高中历史课堂衔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期刊投稿,历史课标,衔接,模块,体系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
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1)都强调三维目标。
(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例如:苏联的历史,初中知识与要求如下: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高中知识与要求如下: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初中课标的能力要求是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高中课标的能力要求是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例如:中国古代史(初中)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八)科学技术
(九)思想文化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现有初中历史课程是与高中历史新课程相脱节;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例如:高中中国史,必修一政治史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二经济史模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在课程内容方面:
初中课程重中国史,轻世界史;高中中外历史权重大致相当;
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高中历史课标三足鼎立。
据统计,初中历史课标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共有14个单元,65个知识点。
政治史:40个知识点;经济史 : 13个知识点;思想文化史 12个知识点
二、初高中历史课堂衔接的教学策略
从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实践角度来作以归纳总结。
1、认真研读课标:
(1)明确课标内容的主题范围。
(2)领悟内容标准的表述方式。 行为动词表明了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 识记层次、 理解层次、 应用层次
2、了解初中历史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及学生初中学习状况 ,有助于高中历史课标教学的把握。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课标内容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初中学过的知识: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没有学过的知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本课的知识目标可以叙写为:了解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建立的过程,说出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的主要职能及其特点,认识到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3、要重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4、要讲究教学策略。
5、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增强通史意识。
6、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 。
7、加强课标的阅读、理解和应用分解训练。
8、立足于选定的版本,参照其他版本的优点。
对比分析初高中历史课标的联系与区别,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准确做到教学的衔接,不至于脱节,把握住知识的连续性和跳跃性,课堂会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实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资料】
1、2008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200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