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03 17:33:50 更新时间:2014-09-03 17:52:49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还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以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sectoral system engineering. It relates to ecology, geography, sociology, economics, agriculture, forestry, grass, water conservancy, also relates to the departm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forestry,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urban construction, transport and railway, and the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Long-term, comprehensive mas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727.22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从概念上来看,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还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化学侵蚀、植物侵蚀以及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了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开展水土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合理地进行相应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如水保建设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城市水保规划以及不同类型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加强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过程就是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水土流失治理既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妥善处理好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新建立,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响生态系统内相应的协调关系,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以致恶化。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这种互为依托的关系,才能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做好水土保持与环境建设。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全国众多的水土流失类型和人为破坏等因素,使得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我国592个贫困县中,山区占496个。目前全国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特别是在高山深谷因水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所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量事实表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必然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破坏生态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到2003年,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1.36万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562.84万公顷。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拦蓄泥沙能力15亿吨,增加蓄水250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到现在取得了显著初步成效。
三、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因素
1.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妥善解决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生态修复与集中治理的关系,要在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治理,实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
(2)正确处理水土保持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要在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
(3)正确处理点上治理与面上管护的关系,要切实解决好重建轻管的问题,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治理步伐,实现水土流失防御、治理与管护的有机结合。
(4)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5)正确处理能力培育与执法监督的关系,要在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执法监督,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加大能力培育强度,实现能力培育、监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
2.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是一项整治国土、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的观点,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以小流域为单位,以控制地面径流为主线,立足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实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措,以形成有效防护体系。
3.依法防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进一步提高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为切入点,对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全面调查,依法规范其水土保持行为,最大限度的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4.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执法水平
目前,部分行政执法者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认识不够深入,不了解水土保持法,在执法中难免出现漏洞。因此,应加强执法者不仅要精通现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还要学习宪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确立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为大局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热情服务,努力提高履行法律赋予职责的水平和能力,全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5.加强宣传,增加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水保意识和法律观念,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运用各地的典型材料,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防治水土流失良好氛围。
6.各级部门之间的配合
我国水土保持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难度大。各级水土保持相关部门应加强配合力度,定期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情况的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重点解决执法中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干预等问题。积极争取相关行业部门的配合,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开展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同时,要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四、全面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1.宏观调控:满足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有效的政策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从偏重评价经济指标特别是数量指标,改变为评价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综合性指标,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制度保证。应注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优惠信贷和投资保险等方法支持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共同构筑合作和协调的平台。以确保各部门共同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流域的集中连片治理,既不交叉、也不遗漏。
2.技术保障:采取由生物、工程和耕作技术组成的综合性措施,改变立地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土壤的抗蚀能力和蓄水保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政府要增加技术服务的供给。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应包括编制水土保持建设总体规划,技术培训,推广适用的科研成果,提供优质种苗和有效的市场信息等。
3.组织建设:提高各级政府水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调动和运用全社会的力量,组建水土流失治理联合体,将上下游项目,农林牧渔等开发项目组成联合体,统筹兼顾,综合评价。农户或企业的治理规模要适度,既不搞平均主义,又要避免规模过分悬殊带来的资源分配进而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4.制度建设:总结我国几十年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外国的管理方法,完善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和法规内容,规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行动。制定“四荒”拍卖回收资金管理条例,使这部分资金能更好地为农民开发治理“四荒”和脱贫致富服务,自身又能专存专用、不断增殖。
5.机制创新:切实落实政府领导、主要机构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治理、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水土流失治理体制,坚持治理者受益的原则,积极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筹资、企业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的水土流失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适时调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提高各项资金使用效率,将水土流失治理的外部效果内在化,推动其市场化进程。积极培育“四荒”资源使用权流转市场,使“四荒”资源能流向经营水平更好、因而出价更高的农户或企业。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视度的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正逐步完善和丰满。各相关部门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行宏观调控,加强技术和机制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各相关单位及部门的配合度,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从而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成森.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220.
[2]克力木.热依木,张惠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途径[A].中国科技博览,2010,(21):211-212.
[3]王辉.小议水土保持及其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A].科技资讯,2007,(20):188.
[4]班小峰,赵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3):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