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论文广播电视类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广播电视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09 16:09:09 更新时间:2014-09-09 16:13:07
2014年第一季度,在周五档电视节目领域创造收视新高并连续十二期排得“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48城市收视率”榜首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以“科学”为引导和主题,用新颖的节目包装形式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视觉感受,并在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向受众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了真人秀类型节目的审美层次和整体水平。
【摘要】《最强大脑》作为我国首档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自从开播以来广受好评,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和主题选材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因此本文以《最强大脑》电视节目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选择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在传播过程和最终效果及构建节目符号意义中的“得”与“失”,从而也进一步的认识到主持人、嘉宾在电视节目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和节目主持人个人业务提升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持人论文投稿,《最强大脑》主持人,真人秀电视节目,符号意义
绪论
《最强大脑》节目凭借新颖的主题选材和表现形式、环节设置等因素构建了其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品牌和独特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的搭建不仅使节目自身的审美层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受众营建了独特审美感受同时满足了各个层次受众的审美需求。
从《最强大脑》所呈现出的节目视听效果、收视效果及受众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可认识到:该档节目在前期筹划阶段对于预期的节目特色和传播效果经过了严谨的考究,并且对主持人及观察员、专家的选拔也经过了慎重的选择。主持人及观察员、专家的不同身份设置加大了节目的传播效果、加深了受众的感官记忆、加强了节目符号意义的构建,同时是整档节目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对主持人、观察员、专家的人选进行选择的时候也会存在性格、意见、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关注角度等因素的偏差,在造成矛盾冲突提高收视的同时也会使受众对节目的原则性及真实性产生一定的怀疑,因而该档节目品牌和符号意义的建立也会因受众的感性因素而受到一定的损失。因此,本文将从《最强大脑》中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的角度分析该档节目的得与失:
一、《最强大脑》节目的符号意义特征及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中的作用
(一)电视节目符号意义内涵及《最强大脑》节目符号意义特征
从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中认识到:商品对人们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商品能够被使用,更因为商品在社会关系中所体现的符号意义,即被购买的商品具有表现出人相应的身份及地位的作用。
电视节目的这种“符号意义”并非完全等同于消费社会中商品代表消费者、购买者的身份价值,其符号意义表现在:当谈及某电视节目时,受众脑中会出现具有褒义色彩的具体电视节目及节目轮廓,这档电视节目便成为了一档具有符号意义的“商品”。电视节目的符号意义能反映出受众审美层次、审美特点以及观赏需要,同时受众的审美期待也促成并加速了电视节目符号意义的形成。
《最强大脑》节目兼含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并借助科学为内核搭载真人秀的演绎形式进行文化传播,其反映出受众猎奇、求真的审美特点和愉悦、受教的观赏需要从而构建了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悬念性的节目特点和优质娱乐节目符号,具有典型的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加速了节目品牌的建立并使节目主持人及观察员、专家的特点放大和优化。同时在受众对这种符号意义的认可和期待下,各个角色加深了对自我定位的了解并不断的优化、提升自己在节目中的“职能”,从而为受众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节目品牌和节目符号。
(二)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在构建《最强大脑》节目符号意义中的作用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一个符号由关联的两部分组成,即“能指”和“所指”。从索绪尔的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中重要的“能指”符号,承载着视觉和听觉两套系统的能指功能。
主持人蒋昌建自身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着传递电视节目意图、主旨的作用,是构建节目符号意义的必要因素。蒋昌建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和“最佳辩手”,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素质涵养且才思敏锐、语言严谨,进而在节目中表现出的理性、儒雅、睿智、含蓄而不失激情的主持风格,以及恳切、真诚且富含人性关怀的话语为自身增色不少,同时他的主持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生动而不失幽默符合节目定位的需要,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强大脑》在符号意义形成过程中不断强化电视节目各个要素,放大并优化了蒋昌建作为节目主导因素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的作用。
《最强大脑》节目中设置了观察员角色,这一角色设置为节目增加了许多亮点,作为节目主持人的辅助角色具有“半主持、半捧哏”的特点同时也有很强的符号意义,也是构建节目符号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对于观察员的选择(本文仅从固定观察员进行分析)就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观察团的成员涉及我国文化、体育、经济、娱乐领域且来自我国的大江南北,因而本档节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受众基础。他们身上共通的一个特点即更加偏向于感性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沟通、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良好的胜任节目所需要的娱乐需求,并且在与专家(科学判官)间所产生的观点和矛盾冲突更具有戏剧性和娱乐性,也是节目所预想营造的节目效果,正是这效果的出现也促成了《最强大脑》娱乐性、丰富性的符号特点。
“科学判官”魏坤林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作为最理智和果敢的角色牢牢的把握和支撑着节目的主旨并迎合了节目符号的需要,魏坤林作为学术和严谨的代表向受众传递科学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进行讲述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权威性,因此会受到各个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的受众认可,同时作为青壮年男性在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方面也对女性受众具有很强的吸引性,这也是节目组在人物选择和前期策划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构建了《最强大脑》节目科学性、知识性、广泛性的符号意义。 二、《最强大脑》对主持人、观察员(专家)的选择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中的“得”与“失”
(一)对主持人及观察员(专家)的选择顺应节目制作规律,迎合节目和受众的需要,符合节目主旨及意图,促进了节目符号意义的形成
从《最强大脑》节目能够获得受众喜爱的主要因素中进行思考,可以认识到对主持人、观察员、专家的恰当选择是节目成功的首要因素,由此可得出以下认知:
1.将主持人放在构建节目符号意义的主导地位顺应节目制作的规律。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节目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表现为:节目是主持人的依托,主持人是节目的体现者、代表者、主导者: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由此可见,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构建电视节目符号意义中参与节目策划、与受众交流沟通、收集反馈信息、树立起节目的品牌,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灵魂。因此电视节目顺应主持人居于主导地位的规律,将会进一步促成电视节目符号意义的形成。
2.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参与并促成了节目品牌的创建。电视节目作为一款“商品”,为了迎合受众的审美心理需要构建自身的“符号意义”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因此产生的品牌效应将会推动其向着更受观众欢迎的层面及方向发展。蒋昌建、魏坤林及各位观察员的出现,使节目出现了一种个性鲜明、观点多样的情境,同时观察员作为主持人的辅助相当于一种“类主持人”的身份存在,也同节目的名称、标识等因素一同构建了节目的品牌。在节目品牌构建中,主持人及其他“类主持人”的参与加速了品牌的构建并提升了品牌的层次,使受众“因人思物”加深了节目的品牌意义。
品牌与符号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建立节目品牌是个性的要求,构建节目的符号意义,则是共性的需要。只有将个性和共性统一起来,才能够将电视节目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对主持人、观察员(专家)的选择存在主体偏差,本性流露时间杂主观不冷静因素,误导受众思考及判断,未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最强大脑》节目对主持人、观察员(专家)的选择基于文化、体育、经济、娱乐等领域,意在涵盖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且在挑选的时候考虑到我国南方、北方的受众群体和台湾人民的审美需求。因此选择了:睿智、儒雅、才思敏锐且广受学生受众欢迎的蒋昌建作为主持人进行节目的主导和串联;选择李永波作为体育界兼北方人的代表,其性格果断、刚正、成熟且有丰厚的生活阅历,是典型的优秀北方成年男人特征;选择梁冬作为文化界、经济界和南方人的代表,其性格特点主要是感性、幽默、爱表现、插科打诨,代表了南方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审美趣味;选择陶晶莹作为台湾人民的代表以及她艺人的身份凭借她知心姐姐的形象和温柔的气质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选择魏坤林作为“科学判官”,一位阳光帅气且学术气息浓郁的青年男士,在散发着成熟气息的同时又将知识充斥于整个节目之中,赢得了受众的认可和欢迎。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主持人还是观察员或是专家他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然而他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主体偏差,即性格、意见、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关注角度等偏差。因而在造成矛盾冲突提高受众观看兴趣和收视的同时也会使受众对节目的原则性及真实性产生一定的怀疑,因而节目符号意义的建立也会因受众的感性因素而受到损失。其中由于一些认知偏差而造成间杂主观不冷静因素的现象存在,如魏坤林所宣言的“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也在其他观察员对于“科学刻度”和“人性温度”的争论间也变得开始动摇,在后来的节目中魏坤林也表现出了若干有失理智水准的行为。这是节目对人员选择欠缺考虑的方面,因此,在后续的节目制作中应注重对嘉宾知识水平层次的考量和重新思考和牢牢把握节目的传播宗旨和意图,才会达到最佳的传递快乐、分享知识的目的。
结论
本文以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选择主持人、观察员(专家)在传播过程和最终效果及构建节目符号意义中的“得”与“失”,得出以上观点,也进一步认识到主持人、嘉宾在电视节目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主持人、嘉宾的选择对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乎到节目的成功与否和传播目的是否达成。
同时认识到,作为传播领域的主导者――主持人也愈来愈发挥着传递、分享信息,丰富、娱乐大众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传播者、代言者,对嘉宾的诉说要善于倾听,对受众的认知要善于引导,对节目的需要积极配合,如此才能促进自身主持业务水平的提升,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来服务受众。
参考文献:
[1][法]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中] 黄雨水.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电视品牌节目的符号学解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4][中] 曾志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