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及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11 16:29:46 更新时间:2014-09-11 16:51:42
云南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云南教育》现用名《云南教育:中学教师》教育刊物。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学经验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呼声;总结和交流各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
【摘 要】由于90后高中生对手机已达到痴迷,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违纪技巧”。在总结“违纪技巧”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了心理学成因分析。
【关键词】云南论文发表期刊,高中生,手机,“技巧”,心理学成因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手机的产生可以说一个时代潮流的表征,它增强了信息的交流,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手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例如,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或者有价值的东西;当遇到危险或者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求助等。然而90后高中生现处的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1]。因此,高中生对许多事物地判断与辨别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其对手机的利用出现了“这年头小学生都带手机,叫高中生不带手机,实在是不现实”的认识偏差。笔者借助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向学生发放了有关于高中生的手机方面的研究题目,并加以总结。同时根据文萍等提出的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高中生手机问题进行心理学分析,这对丰富问题青少年的矫正策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90后高中宿舍常见的手机“违纪技巧”
1、墙角、柜门隐藏法
有的同学床铺靠近墙,那就头偏向墙的那边,侧身躺着。要靠近墙角,头偏向墙角,这就不容易被值班老师发现。要是靠近储物柜的可以将柜门很随意的打开,可以挡住一些光线(一般宿舍值班老师会制止的,但有时仍可以成功的)。
2、“民主、团结”拒抓法
有的同学玩手机时,宿舍里其他同学有时候也会帮忙看着门上的窗子,要是有老师出现,就会发出咳嗽声或者拍打其床铺加以提醒。也有时候晚上在一个宿舍的同学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按次序上厕所,这样就可以了解值班老师的行踪。另外,还可以通过听老师的声音,看老师的手电光照,听隔壁宿舍说话的声音大小等来躲避值班老师的检查。
3、“摸清规律”避抓法
有的同学发现宿舍的值班老师的活动时间一般是晚上10:20到11:30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有的同学在摸索到这个规律后,先睡一会然后在起来玩,还有一些同学是早晨早点起来玩。
4、狡兔三窟“备战”法
有些同学还有其它招式应对值班老师或者班主任对手机的没收。如多准备几个淘汰的手机(手机里面有手机卡或者是废弃的手机卡),当值班老师或者班主任没收时候,可以交上这些事先准备好的、不用的手机充数。
5、暗光、静音躲避法
有的同学玩手机,一般不拿太高档的手机,手机一定要暗光、静音。一来可以省电,二来可以减少被老师发现抓到的几率,手机最好配有耳机。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手机发出声音,而且可以欣赏一下音乐歌曲。
6、口袋、书包随身藏匿法
有的同学与老师“斗争经验”丰富,尤其知道班主任可能随时去宿舍检查,为防止被抓,其每天玩完手机后都会随身携带,或者每天来回宿舍都背着书包,将其藏匿在书包中。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7、“心甘情愿”被抓法
一是跑到厕所玩手机。厕所环境太差,而且还会有老师定期检查,风险太大,所以一般不会有人采用。二是夏天被窝玩手机。学生一般是冬天玩手机,因为冬天被子厚,可以盖住光线,避免值班老师发现,而夏天太热了,被子太单薄,光线容易外漏,因此一般也不会采用。
二、90后高中生手机违纪产生的心理学成因
尽管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期间带手机,但仍有许多学生携带。携带率竟高达60%以上。据调查,学生带手机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利用手机与家长联系,而绝大部分是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究其原因,主要是与高中生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密切的联系。
1、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其手机违纪的根本诱因
90后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其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处于人格化的过程中,简言之,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1]。而网络世界中信息混杂,包罗万象。90后高中生通过手机上网,不仅会使其易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及文化思想的影响,造成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扭曲,同时90后高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动荡期,新奇而又有趣味,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或免遭惩罚,进而导致其手机依赖。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而表现出的早恋“促成”其手机违纪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1]。他们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同起来。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处理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高中生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且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1]。这种动荡性的众多表现其实最容易导致高中生早恋。而手机恰恰成为他们“飞鸽传书”的“帮凶”。这样既可以省时间,又隐蔽,还可以将其难以启齿的话语传出去。久而久之,高中生的学习精力分散,大好时光浪费,葬送了其才能、事业与前途。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造就”其“向往”虚拟世界而导致手机违纪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而易举表露处理,其心理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特点[1],喜欢把抽屉锁起来,什么秘密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朋友较少。因此,视手机为自己的朋友,并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建立的虚拟人际空间来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情感交流平台,来排解孤独情绪,宣泄情感需求。在手机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高中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此以往,造成其在真实世界里面很少有真实可言,同学关系紧张,处处充斥着不信任。以致造成其依赖手机,不能自拔。从而导致其变得更加自我闭锁。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高中学生的手机“违纪技巧”会“多元化”,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悼以轻心。而应对策略,笔者认为也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着手。
致谢:感谢谭富政主任对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予的细心指导,感谢付文海、闫文雪、张霞、王芳四位老师在班级学生的学习管理方面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参考文献
[1]文萍,覃壮才.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