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网站范文陶渊明“真实”人生的当代价值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26 15:21:13 更新时间:2014-09-26 15:53:12
陶渊明是古今文人喜爱的诗人,其历久弥新的醇厚魅力在哪里?其实并不复杂。昭明太子在《陶渊明传》中曾评价陶渊明:“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脱颖不群,任真自得。”“任真”是陶渊明人生的本质凸显。
摘 要:如果必须要用一个词来归结陶渊明的人生,“真实”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其“真实”的人生正是当下人所丢失和欠缺的。陶渊明“真实”人生在当代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论文发表网站,陶渊明,“真实”,当代价值
一、“真实”劳动,尊重劳动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甚至达官贵人都有躬耕田园、过古朴生活的愿想。不过,陶渊明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倒是真诚的。《归园田居》其二中说:“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显见他成为“农民”后,农事也就成了他和耕地者交流的主题。其三中更是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隐的陶潜像一般的农夫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不但不抱怨,反而自得其乐。尽管草盛豆苗稀,收获估计不丰,但他一点也不介意,他注重的是参与劳动的过程和心情,只要自己心情好,管它豆盛还是草盛呢。真切的描述中可见其参加劳动的真诚。陶渊明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曾专门作《劝农》,言其对农业重要意义的认识。他说:“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显然衣食是生活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把亲自参加劳动作为坚守心志和锤炼品格的方式。和历代封建文人相比,陶潜亲自参加劳动的行为是可贵的。如今的社会,芸芸众生在为生计奔波劳作,有几人是乐在其中的?再轻松的工作亦是怨声载道,我们不喜欢劳动,尤其不喜欢体力劳动,甚至鄙视体力劳动者,追求物质金钱到了可以不问来历的地步。陶渊明为了保持节操,主动放弃官职,从事体力劳作,并向我们传递从事田间劳作的快乐与自由,这应该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活课。正如陶渊明所说的:“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劳动就会有所收获,物质的和精神的;也只有自己劳动所得才是真正可以享受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劳动中不仅有无限的乐趣,也有深刻的意义。
二、“真实”写作,表现自我
陶渊明诗文作品都是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或是对现实生活的所思所感,亦或是吐露自己的志向,他从不无病呻吟,也不矫揉造作。他向来善于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用平白无奇的文字,表达耐人寻味的思想。元好问《论诗绝句》以“真淳”论定其风格是极有见地的。正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一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在《饮酒》二十首的《自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显而易见,陶渊明作诗为文纯粹是自娱自乐,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以追名逐利为目的。他的《归园田居》之所以写得如此之好,这和他躬耕完全分不开。他还写有《乞食》诗一首,将自己因饥饿而直接去友人家蹭饭的事“流芳百世”,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极为罕见。陶渊明的写作,纯粹是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多急功近利,导致造假现象盛行。现在的“文学创作”趋向于取悦读者,媚俗是一大通病。只要能够获取大量读者,获得大量稿费和版税,什么都写,就是不写真实的自我。现在名人写书十分流行,有些人在书中说得冠冕堂皇,而实际并非如此,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经常无病呻吟,捏造一些“事实真相”。其实“假大空”的东西再好,也比不上心底的真情实感。陶潜的文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苏轼评价陶渊明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今天的作家,是不是值得反思陶渊明对待写作的真实态度?
三、“真实”天伦,关爱家庭
做隐士的大多隐居山林,或抛弃妻子儿女,或让家人跟他一起“同甘共苦”。渊明隐居田园,并不脱离家人,而且始终关注家人尤其是孩子们。他为了家人,在 29岁时毅然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田园,违心地出仕;在13年间一次次出仕,过着“羁鸟”“心役”的生活,奔波在征途中,无非是为了家人,陶渊明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当然他也十分享受这天伦。“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聚”,陶潜不但志存高远,而且希望家庭友睦。这和《诗经》中“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所表达的家庭观如出一辙。在《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中他写道:“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从中不难看出陶潜摆脱官场束缚,返归自然后怡然自得生活状况,亦体现其温馨的天伦。除了美景和美酒外,和睦幸福的家庭也让他心满意足。家庭、亲友在他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责子》诗中,陶潜尽管絮絮叨叨地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但我们明显地看到他脸上那慈祥的微笑,温厚的调侃恰好表现出父子之间的融洽关系。他写下《与子俨等疏》,作为临终嘱咐,并未要他们高官厚禄光耀门庭,而是谆谆教诲其兄弟和睦友好。当下社会,人们为了拥有富裕的生活,拼尽全力地去挣钱,或者出外打工,常年不归;或者一直在商海打拼,取消了所有节假日。他们以为多赚钱就是为儿孙谋福祉,给子女多留些钱财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和贡献。殊不知,子女在最需要父母关心的时候得不到关爱,需要受到正常教育的时候缺失教育,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的伤痛和伤痕无论多少金钱都无法补偿;给他们生理、心理上造成的损害是他们一生的阴影。自己得不到天伦之乐,也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天伦之乐。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数量惊人,造成这种状况的儿女和父母们,难道不应该学学陶渊明吗?家庭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我们都该追求“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幸福生活。
四、“真实”自我,平淡自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做彭泽令时,因为不想系上官带迎奉前来检查工作的督邮,索性辞官,去过自己追求的“舟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