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不同级别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10-26 11:19:56 更新时间:2014-10-26 11:00:49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广州职业教育论坛》,双月刊,是广州市教育局主管,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本刊立足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本着鼓励学术争鸣、服务职业教育实践的办刊主旨,为广大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开放的学术平台。
摘要:根据主办方级别不同将职业技能大赛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级别最高,对高职院校教学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但参赛的院校相对数量少,对在校生的具体影响小;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虽然能够覆盖本省所有高职院校,但不能覆盖到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尽管级别最低,但能够覆盖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影响最显著。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发表,职业技能大赛,级别,教学影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规定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从2008 年开始,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此职业技能大赛便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件盛事,目的是促进学生技能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从目前大赛取得的效果看,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目前各行业、各省区市、各高职院校都在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大赛,本文拟就不同级别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影响进行阐述。
一、职业技能大赛级别划分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各职业院校都把职业技能大赛看作是职业院校办学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因此,大赛成绩就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技能大赛保驾护航,技能大赛在各职业院校迅速火了起来。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院校之间、专业之间都举办技能大赛。参赛对象有中职生和高职生,由于起点不同,比赛内容也就不同,大赛分为高职组和中职组。就目前情况而言,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最为隆重,也最受关注。
二、不同级别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层次较多,但依大赛主办方级别不同,可划分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及各高职院校自己内部举办的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三种。
尽管把职业技能大赛划分为三个级别,但笔者认为三个级别的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影响不同。
(一)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1.促进作用
(1)促进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举办的,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最受关注的赛事。由于受名额限制,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做法是先让想参赛的高职院校在所在省、区、市教育厅报名,然后由教育厅进行考查筛选,被选中的高职院校才有资格代表本省、市、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荣幸被选中的高职院校首先要成立教练团队(通常由一名有经验的教师牵头,整个或部分专业教师团队参与),对大赛的考核标准(赛项规程)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针对每项操作中的每个细节,认真设计每一个动作,使操作达到正确、规范、流畅、美观。之后挑选选手(在校学生),对入选的选手进行停课集训,每一至两名教师负责一至两名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技能指导。集训过程中若有疑问,立即商讨,或到比赛现场进行实地考查。由于教练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选手成绩,因此,无形之中教师也成为参赛的主体和考评对象,促使教师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促进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
(2)有利于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为了体现技能大赛的先进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比赛仪器设备均是根据企业生产一线的装备确定的,因此,是和企业接轨的。由于受办学经费的困扰,加上仪器设备更新速度过快,各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设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各参赛院校都会购置与大赛相同或相似的仪器设备,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高职院校实训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
(3)提升了参赛学生职业素养。由于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规格高,因此,任何一所职业技术院校都非常重视。不仅对参赛选手要求严苛,而且对选手赛前还要进行停课集训。这种专门的强化训练无疑对选手的专业技能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技能大赛也是对选手心里素质的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比赛中沉着应战,紧张中不会出错的选手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技能大赛既提高了参赛选手的技术水平也锻炼了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
相互配合也是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有多个团体项目,目的是在考查参赛选手个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与人协作能力,体现的是职业领域中职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获得好成绩。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超的职业技能和优秀的团队精神正是职业素养的内涵,可见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选手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2.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参与面相对较窄,在校生的参与率不高,与“技能大赛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这一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刚刚落幕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尽管有2688支队伍角逐,但由于受名额限制,并不是每所高职院校都能组队参赛。例如高职组中农机维修赛项整个湖北没有名额,因此,也就没有湖北代表队参赛;植物组织培养一项湖北也仅有2个参赛名额。由此可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高校参与面相对较窄,也没有覆盖到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
(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与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相比,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规格有所降低,但覆盖面有所扩大,参赛学生人数相对增多。同样能够促进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提升参赛学生职业素养。
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条件较宽,本省内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可报名参赛,因此,能够“覆盖每所高等职业院校”。但由于受赛项“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应”所限,目前还不能覆盖到每个专业,尤其是覆盖面较小的专业;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也要经过严格选拔,赛前也要停课集训,因此,也不能“覆盖到每个学生”。以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鄂教职成〔2013〕5号)要求赛项设置原则一是要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应;二是要与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发展对接;三是赛项设置必须是本省高职院校专业开设覆盖面较大的专业。可见通知要求就不能涵盖所有专业,而当年的技能大赛也只有6个专业大类8个赛项;技能大赛方案要求组队原则上以各职业院校为单位组织,参赛对象为高职高专在籍学生,因此,不能“覆盖到每个学生” (三)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
校级职业技能大赛是各高职院校自己举办的,高职院校及专业教师本身有很强的自主性。一般各高职院校因自身的实验实训条件因陋就简地举行,通常不会购置昂贵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赛项及评判标准通常由专业老师结合实际自己制定,与外部不存在竞争,没什么压力,也不进行停课集训,在“促进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提高”与“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方面效果就明显减小,但它能 “覆盖到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在校学生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校级职业技能大赛通常要求在校学生人人参赛,并把技能竞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等结合起来,对于优秀选手也有一定奖励,因此,最能够鼓舞学生士气。应该说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影响最大,促进作用最明显。
综上所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级别最高,覆盖面最广,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起鲜明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但由于能够参赛的高职院校相对数量较少,因此对在校生的具体影响小;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虽然对本省(市、区)内高职院校参赛条件或数量没有限止,但由于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之间的差异性,因此仍然覆盖不到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因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校级职业技能大赛级别最低,但能够覆盖到每个专业和每个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具体影响最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倩.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
2010,(28):49-51.
[2] 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
2011,(7):78-80.
[3] 刘存明.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认识与思考[J].中
国电力教育,2011,(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