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发表城区居民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现状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20 15:10:37 更新时间:2014-11-20 15:59:35
摘要: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休闲健身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城市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和服务的发展也因时而异的迎来新的契机。郑州地处中原,是连接东西、横贯南北的重要枢纽地带。郑州城区人口700余万人,整个城区的休闲公共体育服务对于城市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郑州城区居民进行深入的走访调查,针对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策略,以此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市管理论文发表,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相应策略
1.郑州城区居民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
1.1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组织、管理、政策体系不完善
依据我国现行的体制管理,城区的建设一直被归类为一种政府行为。城区管理常规的依据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政策来进行城区的体育组织和管理。实际上,整个郑州城区分为大小不同体育活动管理监督部分,并且由各级体育局分别管理,如街道办事处等。而城区里部分居民的体育活动仍无人问津,多依靠社区居民自发形成、自主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明显缺乏一定的专业性,缺少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这种“自给自足”型的城区休闲体育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兼职人员,因此,这样的城区体育不仅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宣传制度,造成体育设施寿命的缩短和休闲体育文化的交流滞后,而且不能够合理的实现身体锻炼的专业性、娱乐性。尽管国务院制定的《条例》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民健身的合法权益。但这毕竟是一部大纲性的管理规定,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则需要更加明确的条款,不能一概而论。相关制度及政策的不完善是阻碍城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1.2城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物质保障缺乏
城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如场地、器材等锻炼设施都是体育活动得以实践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区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郑州市体育基础设施及种类与国家规定基本一致,但大部分基础设施集中在大众常见的体育运动中,如溜冰、体育舞蹈、棋牌室等基础设施存在不完整性。郑州市不仅体育室外设施空间有限,调查显示,人均水平分别为每人0.087平方米,而且运动场馆多以竞技和大型文艺演出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安排过于传统单一。
政府拨款,社会捐助,会员费,群众自筹这四中方式是郑州市城区居民体育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郑州体育服务主要靠政府拨款的有11.63%的社区,以会员费和自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社区占70%以上,原本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建设的事业多半落在了居民个人身上。除了自筹和拨款,剩下部分则来源于各种竞赛和表演的企业赞助费用。总的来说,政府投资空间狭小,活动场所建设有限,群众满意度低。
1.3城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指导和宣传力度不高
城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专业体育指导人才的指导和协调。这些专业性人才关系到体育知识的正确传授、安全知识的宣传及社区居民锻炼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整个城区休闲体育建设中不可或缺。实际上,郑州市平均20个社区中,83名社会指导员,其中具有专业知识的指导员仅为13%,即平均每个社区只占0.4人。而且兼职性的社区体育服务人员十分普遍。这些都会降低整个城区的休闲体育服务质量。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体育信息服务不仅是整个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也是公共服务运营的保障。信息多元化和信息共享也是现代公共服务的一个价值层面,而相对与保险、金融等紧俏行业,公共体育服务的信息共享建设步伐相对缓慢许多。郑州市民对于体育促健康的观念还比较薄弱,甚至一些地区存在意识误区。然而在包括互联网、电视节目、电话热线、市民信箱等沟通平台上并没有较为全面的支撑和宣传,因此,做好体育健身的信息宣传就显得至关重要。
2.建立和完善郑州市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对策
2.1制定相应制度和策略,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郑州市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社会企业及城区群众应联合起来、同心协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公共体育服务素质的团队,并联合各高校为社区提供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员。政府应该加快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城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法律的制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区休闲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为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同时要结合体育人士和司法专员对整个城区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权益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设定,以便更符合大众的需求,使城区体育工作在相关政策和专业法律的基础上有质量的发展,实现真正将公共体育服务“落到实处,走进百姓心坎里”。
2.2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多渠道筹资金
对于城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应遵循:均衡的布局模式,多元化的设施建设。所谓均衡,是指将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人群之间实现一定的平衡。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要确保整个体育服务的质量;所谓多元化建设也就是说,要将体育设施的设计充满人性化和实践性,如体育场馆的设计,要坚持“一馆多用”的原则,同时要坚持健身和竞技并行的理念,多建设一些居民比较热衷的体育项目设施,以满足和丰富郑州市民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文化。此外,为保障社会公共体育的顺利组织和进行,政府应按相应比例给予公共体育一定合理的投资,居民可以发动身边非政府组织进行投资,甚至赞助某项活动来弥补政府补给不足的缺陷。以保证城区公共体育的经费充实,体育活动顺利实施和运作。
2.3加大人才培养和体育信息宣传力度
郑州市内有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及河南教育学院等本专科57所。这些高校中都设有体育专业,其中不乏健身人才。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与这些高校实现资源合作,甚至建立一些社会性的公共体育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以便为整个市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体育服务人才。人才培养同时要注重体育服务信息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体育服务,从而积极的参与进来,成为体育服务岗位上的一份子。现代社会我们要攻克体育信息服务的技术难关:将体育科普服务和体育科技服务结合宣传,科技与健身齐询并进,开设体育科普讲座、发放体育科普资料、建立健身热线服务及提供网络咨询平台等方法普及科学体育健身知识。体育设施信息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部分,政府和社会各群体应全面配合,满足城区居民对体育文化的基本需求。
3.总结
城区休闲体育是一种全新的现代体育形态,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的中心结合部。主要目的是提高整个城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增进城社区成员情感沟通,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郑州作为整个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郑州市的城区居民休闲体育的建设能促进郑州市体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增强城区居民素质,对塑造“健康郑州人”有着重大的社会价值。(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02):1-3.
[2]刘鹏.促进体育改革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巨[J].体育科学,2007,(0l):3-5.
[3]李建波,刘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包容性发展理论、实践与基本范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