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发表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20 15:38:47 更新时间:2014-12-20 15:42:46
城市规划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市政工程》主要报道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讨,重点突出市政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最新科研成果。我们竭诚欢迎从事市政工程及其相关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摘 要】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涉及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等问题尤为重要,已经成为首当其冲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逐步开始适应时展进步的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思路及方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目前,我国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现如今,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突出的问题不根治、不解决,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就会举步维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加快,以及土地、资金等要素体现出的大量向城市集中的体现,这种长期积累的种种矛盾带来的强烈的预警信号愈加严重。因此,合理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势在必行。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就应紧密的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将每一个城市先进的设施文化运用到农村建设之中,让城市发挥其功能,带动农村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共同进步,努力为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共同富裕,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基本特征。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在总建设中,始终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带农,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各地积极地调整了农业结构和科学技术,但是农村土地毕竟有限,有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落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难以持续,很难实现突破。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乡资源环境优劣明显,差距依旧增大,和谐社会难以实现。现如今,我国的各小中大城市的工业生产都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形势,有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占据着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现象。而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整体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慢,难以与高新技术的工业设备相匹敌。此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市有着明显比乡村更大的发展优越性。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难以尽快实现。
(二)农村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文明建设难以推广。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都以保守为主,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的心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落差过大。农村中的很多人始终信奉着封建的迷信,思维难以突破传统的模式。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的低下,他们有的人对于新事物难以接受,从而没有使用新型科学技术的能力。
(三)劳动力素质低下,缺乏年轻劳动力。现在农村中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进城务工,而留下的则是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因此,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带来了经济缓慢发展的结果。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逐步地在淡化,赌博等不良风气依旧盛气凌人,这些有碍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走向
首先,始终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其次,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虽然我国已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但是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仍然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居民看病不再是一件难事。
再次,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特别是对那些老弱病残者更应当提供救助和补助。完善农村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以达到和谐社会的标准。
除此之外,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就目前而言,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应及时有效地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来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除了在资金上增加对农村的投入,还应当通过机制创新,主动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地区,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有必要时制定相关的对农村人力资源对口支援的政策。
四、结语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长期、艰巨又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现在这条道路才刚刚开始,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道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 陈孟平.农业现代化与政府行为[J].北京社会科学,2003 (01).
[2] 汤吉军,郭砚莉.“三农”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财贸研究,2004(0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