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表论文范文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引导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07 17:28:41 更新时间:2015-01-07 17:39:40
幼教快速发表论文期刊推荐《江西教育》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传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教育工作者共同拥有的学术交流园地。
摘要:美术是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是精致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依赖性,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传统并具有创造性,尤其要遵循创造性原则。毕加索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从自己内心需要出发,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他们的表达极具创造力。《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本文提出:美术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引导
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能想成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创造意识也是最容易通过美术活动来表现的。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创造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就是鼓励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其结果却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最终却什么也画不出来。问题的关键是,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一、观察思考,丰富幼儿经验
首先,老师要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大千世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认真仔细的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大班孩子要画《美丽的秋天》,教师先组织幼儿观察秋天自然界的变化,带领幼儿去寻找秋天,观看秋天的自然风景、录像带或风景图片,演唱有关秋天的歌曲等。通过上述活动,幼儿了解了秋季的特征:秋天大地变成了金黄色,是个收获的季节;五颜六色的菊花开了,美丽的风筝在天上飞着;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庄稼,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秋游……教师启发幼儿:“这么美丽的秋天,咱们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画的秋天最美丽。”于是,幼儿纷纷投入到创作中,一幅幅“美丽的秋天”便跃然纸上。
其次,让儿童参与到日常环境的创设布置活动中来。如开学初,设计了《小猴过新年》的活动。活动前我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小猴的趣闻、卡通形象、小猴玩具、小猴图书等,激发他们对猴子的喜爱之情。通过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小猴的不同种类、不同形象特征,丰富了知识经验,同时又让孩子们将自己过新年的亲身感受通过小猴的形象再现出来。通过这样长期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幼儿多观察、多思索,为他们发挥创造能力提供条件。
最后,在常户外活动中积累经验。如外出参观、旅游、散步是引导幼儿进行欣赏美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视觉表象,增加审美经验。教师可以带幼儿接触博物馆、展览馆、街道、商店、动物园等,结合具体环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想象,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
二、抓住契机,启发诱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幼儿用讨论、质疑等方法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通过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园《纲要》渗透了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保教结合的新观念,打破了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要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幼儿主动发展。如庆祝“六一”节,不是单一的文艺演出技能展示,而是让幼儿自己确定庆祝“六一”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快乐的节目表演、化妆舞会、服装表演、猜谜游园活动等,让所有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个个成为快乐的主人。
四、通过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培养创新能力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强化行为十分敏感。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强化手段:
(一)言语强化,如“你真聪明”“你是一个爱动脑筋好孩子”等。
(二)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拍肩等。
(三)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
(四)特权强化,如让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创造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究,幼儿的创造性行为是不稳定的,教师只有运用积极强化给予肯定,才能巩固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与教师的创造性素质、教育方法与手段、环境和氛围、家庭教育指导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必须对创新教育进行正确定位:只有从小致力于创新潜质的开发,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才能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获得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幸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德]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一位德国青年在中国的教育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陆武.幼儿创新思维训练[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5]李美菊.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J].当代学前教育,2007,(04).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