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论文范文浅谈我国高校舞蹈学科框架构建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08 16:51:18 更新时间:2015-01-08 16:25:18
摘要:谈及舞蹈学科框架,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还是“舞蹈学”“学科”这两个概念。“舞蹈学”的概念大家都熟知,是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既是对舞蹈进行科研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科学研究舞蹈的学问。198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吴晓邦先生提出了“舞蹈学”这一概念,从此,中国舞蹈学由一个“术”的概念转变为学问,是舞蹈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舞蹈学科框架,我们仍有许多地方有待加强、补充、丰富、完善。如舞蹈学是否在整体学时提高上需加大力度?在舞蹈学科体系的建设中,我们还应注重科学与学科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和被决定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表演论文范文,舞蹈学,学科,理论
谈及舞蹈学科框架,首先想到的还是“舞蹈学”、“学科”这两个概念。舞蹈学的概念大家都熟知,是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既是对舞蹈进行科研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科学研究舞蹈的学问。
“舞蹈学”的概念是需要与“舞蹈”相区分的,是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学科是偏向知识体系而言的,所谓学科,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与分支;二是高校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将舞蹈专业中的舞蹈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提出的人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吴晓邦先生。
198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成立,开设了舞蹈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吴晓邦先生便着手进行舞蹈学研究创建工作,在《舞蹈学研究》一书中,吴晓邦提出了关于“舞蹈学科”构成的理论构想,从此,舞蹈学学科概念正式产生。吴晓邦先生认为舞蹈学学科建设体系的研究主要如此分类:
从该图标可见,吴晓邦先生的“舞蹈学”学科构架是从“舞蹈史论”研究概念而来,他的理论对中国舞蹈学学科建设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这套理论框架的形成打破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一种通行的“传统”――由历史和理论构筑一个学科的做法。他将这一传统做法从历史理论的研究转向“学科”的建设,这样,就有了学科规范性、规模等要求。可以说中国舞蹈学凑够一个“术”的概念转变为学问,是舞蹈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当然,现今我们也看到了在这套框架中一些未尽完善的部分,如史的研究,只限定在了中国舞蹈部分,在资料理论里提出了各国代表性舞蹈,但也仅仅是一个资料的收集而非整个历史的研究。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由于当时整个大的环境所致,还未能将其研究范围拓展到更广泛、全面的与之相关的学科研究之中。
除了吴晓邦先生的这套理论框架之外,在之后的时间里,舞蹈界又有了新的理论框架,比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也都在大量的分析研究之后建构了舞蹈学学科框架。
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科设置与类属关系,是与国家教育部门艺术学学科界定与要求保持一致的。但作为三级学科概念的“舞蹈学”,它不仅仅是依附于创作(或表演)实践的理论形态,也不仅仅是吴晓邦时代的“舞蹈学”概念,而是一门拓展概念。
在舞蹈历史研究中,较之吴晓邦先生的理论框架,加入了外国舞蹈史的研究,包括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舞蹈史,将整个世界舞蹈作为一体的研究对象。在跨学科研究这一部分,将与舞蹈本体相关的交叉学科纳入其中,组成了以交叉学科在内的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框架。从这份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舞蹈学学科的影响。
面对21世纪的教育发展,必然对我们的学科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拓展现行学科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教育模式已从职业教育向全面教育,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各种新的交叉学科出现,跨学科研究的问题日益显著,舞蹈教育与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边缘也在不断的突破。
对于舞蹈学科框架,我们仍有许多地方有待加强、补充、丰富、完善。如舞蹈学是否在整体学时提高上需加大力度?笔者认为这或许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中国舞蹈界不可否认的存在着文化知识修养偏弱的现实,在地方上更为明显,这样的队伍必然在今后舞蹈学学科建设上放慢脚步,因此是否应增加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综合课程,并将这一现象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进行调研,从而提升整个舞蹈界的学术性。
另外,应注重科学与学科的关系,两者是决定和被决定的方面。科学是第一位的,学科是第二位的,我们应按照科学的自身规律来考虑学科的建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应是科学研究发展相对成熟的产物,是以“规范化”为特征的一门知识学位。
在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纪,“舞蹈学”依然是个年轻的学科,我们对自身学科建设任有待完善,这是舞蹈前辈们都需在不断完善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相信随着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舞蹈学学科的学术研究会上升至一个新的台阶,以一个科学的、全面的优质学科风貌展现于这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