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发展的新无锡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9: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1:46:17
摘要:无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特大城市。从2002年开始,无锡进行了二个三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其人居环境达到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考核标准。现在和未来,无锡的建设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思想,全面推进城市各系统的优化协调发展,把无锡建成和谐宜人的现代化城市。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无锡,城市建设人居环境
一、无锡的概况
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的东南部;北靠长江,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离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苏省辖的一个沿海城市。
无锡自古以来经济就较为发达。早在明朝时期,粮食、土布和茧丝业就蓬勃发展,无锡素有“布码头”之称。至清朝前期,无锡已形成“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有“米市”之称。
无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素有“吴中胜地”之称的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兼具湖海之美,湖中“七十二峰”伫立、山清水秀。梅梁湖景区,湖光山色美如画,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水萦绕,水抱山簇。近代园林建筑——鼋头渚、蠡园、梅园点缀其间,锡惠景区汇集着的古泉、古木、古园、古寺、古塔有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之誉。
无锡还拥有充分体现东方古国悠久文化,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运河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如明代园林精品寄畅园、唐代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二泉”等。无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无锡生产的无锡毫茶,阳羡雪芽、二泉银毫蜚声千里。这里四季花果飘香,盛产多种水果。太湖内“银鱼、白虾、白缌鱼”(称为“太湖三白”)颇为著名。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无锡发达的商业形成了向全国的强劲辐射力。无锡完美的基础教育是教授、科学院院士和大学校长的摇篮。“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二、无锡的发展历程
新世纪以来,无锡从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实际出发,开始实施城市化战略,掀起了城市建设的热潮。从2001年至2007年底,无锡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具体成果见下表。
指标 2001年底 2007年底
城市建成区 164(km2) 203(km2)
人均道路面积 16.7(m2) 21.6(m2)
建成绿化覆盖率 29.7% 42.2%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 92.2% 99.3%
城市煤气液化气普及率 88.1% 98.0%
城市污水处理率 40.5% 69.5%
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8.8(m2) 30.7(m2)
城市化水平 53.7% 67.4%
随着无锡城市的规模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改善,形象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考核标准。无锡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是根据城市化发展客观规律,遵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无锡在“十五”计划中正式提出启动实施城市化进程,以“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快捷、协调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空间载体。在城市化战略的指引下,从2002年起,无锡接连实施了“爱我无锡,美化家园”、“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创建生态城市,营造和谐家园”三个三年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第一个三年的城市建设,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主要实施了以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的“十大工程”。通过第一个三年的建设,无锡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个三年的城市建设,围绕“靓山、亲水、扬名、筑城”,重点推进“水”“房”“路”“山”“湾”“城”“文”“科教”“港”等“9大”工程,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拓展城市形态、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通过第二个三年的城市建设,无锡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12月25日,无锡又获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2008年开始启动的第三个三年的城市建设,以“调结构,优功能,提形象,保生态”为思路,重点实施七大行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五个名城”,力争实现城市能级、品质、功能和现代化水平“大提升”。连续7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无锡在国内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从2002年的第11名上升到2008年排名第7位。
三、无锡的未来蓝图
无锡新一轮城市建设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随着无锡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后,无锡的建设者对城市建设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主动对城市建设中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进行校正,在科学发展观上完成了由自为向自觉地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锡的建设者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思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储备后出让”的原则,推进城市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优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宜人的现代化新无锡。
从第二轮城市建设的“共建美好家园”到如今的“营造和谐家园”,使无锡未来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尽管无锡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指标,全部达到了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考核标准,但着眼细节处,尚不能给城市主人们以“精致”、“舒适”、“便利”之感。2008—2010年这一轮城市建设行动,毫不犹豫锁定“优化”“提升”两个关键词。
到2010年,“区域优化发展”仍是无锡城市建设的主战略,城市框架稳定在“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格局,城乡差别降到历史最低。从指标看,无锡城市化水平从2001年末的53.7%提升到2007年末的67.4%,目前开始向83%的目标进军。无锡城市将由“一个主城(市区),两个辅城(江阴、宜兴),12个新城镇”组成,形成特大城市的三级城镇体系。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带动下,无锡全面启动了五个新城、五大片区、五大园区的建设。在推进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城郊转型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城市产业优势,提升城市能级。无锡城市建设由适应经济发展转向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2001年、2004年、2006年三个节点上,无锡全年空气质量在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分别是98天、296天和336天;同样是在这三个年份上,无锡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两度空白发展到有据可查,在2006年末定格在64.86%。从“98天”飚升达“336天”,水质监测数据从无到有——折射出无锡在城市建设中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治污手段的巨大进步。更大的环境作为将在未来几年。在过去二轮城市建设致力“增绿”的基础上,未来无锡将不惜巨资“治水”。水质是无锡的隐痛。07年城市供水危机出现后,无锡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大力保护和重建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到2010年,无锡明确把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64.86%提升到100%。
河水清了,岸上也要绿意盎然。从环境保护和人居质量的双重角度出发,到2010年,70%地区的居民出行5—8分钟后就可看见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开放绿地,这样的免费绿地公园要建46个。“花园建在城市里”的传统局面将逐步转变为“城市建在花园里”。无锡城市建设由环境整治转向生态优化。
无锡经过两轮建设后,无锡人的眼界宽了,气魄更大:到2010年,规划建设的城市干道总长在434公里,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的里程超160公里。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将以高架、地面、地下三种形式出现。伴随着计划中的轨道交通建设,书写“速度”与“秩序”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有望建成。无锡将加快“一环八射”快速道路建设,形成“环”在城区、“射”达城郊的15分钟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快速内环的理念领先在于:内环分流了城市过境车辆,为地面近距离交通腾让了空间。
无锡在未来几年中,直达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将增加91公里,基本实现无锡和邻近县市的快捷联系。无锡紧紧抓住太湖治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国家项目重大项目建设的契机,努力加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作用。为此,无锡城市建设,一方面要强化巩固传统的比较优势,另一面也要挖掘营造新的比较优势:一是要加快水、路、空城市综合交通建设,打造现代化的新型交通枢纽;二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三是加快信息港建设,为信息流的快速传递、交换提供平台。
无锡城市路面公共交通建设也马不停蹄。根据客流分布和城市发展方向,将开辟公交专用道,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路网络,以期达到“走较少的路,等较少的时间,以较少的换乘取得较高的交通效率”。在城市建设重点地区,还将建设一批公交停车场和首末站。
住房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在未来无锡的奋斗指标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户将从15.8%的比例下降到0。这样,无锡人不仅可以人人有住房,而且有望住得更宽裕。到2010年,结合重点道桥工程建设和旧城改造,无锡将集中建设四处经济适用房住宅区;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新城开发,计划建设62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一批居住条件不尽如人意的市民有望迁居环境优美的小区。最贫困的一批家庭也受到关注,到2010年推出6万平方米的廉租房。
未来几年,无锡要形成大教育和教育大开放的格局,各级教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初步实现教育国际化。尤其要把职业学校做成特点,以此配合无锡的产业发展,培养一批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产业人才。
未来几年,市级大医院看病拥挤,住院排队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配合老百姓对日常保健和养生的需求,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将逐步壮大起来。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不同、治疗的急缓,选择不同的医院就诊,不仅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得到提高,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可相应降低。
随着体育中心、医疗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院先后建成投运,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薛福成故居、阿炳故居、顾毓秀故居修复开放,清名桥、惠山古镇历史街区建设加快,城市文化内涵逐步彰显。无锡城市建设由规模拓展转向功能完善。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无锡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局域到市域、从城市到乡村,全面建设、全面提升、全面收获的时机已经成熟。
参考文献
〔1〕夏正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无锡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OL〕无锡建设信息网09—03—1
〔2〕章莹《2008—2010年无锡城市建设行动纲要》解读〔OL〕太湖明珠网08—01—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