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中居住区的绿色空间规划探析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9: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1:12:18
摘要: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生态园林绿化,其目的是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丰富的植物景观为主体,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最佳、整洁、舒适、优美的绿色空间。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居住区,植物配置,绿色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中居住区的绿色空间规划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而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居住区不仅改进了单体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也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在绿化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拥有优美绿地的花园式住宅。
1、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
城市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在城市区域内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城市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态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1)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2)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3)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3、居住区绿地类型
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生态的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3.1居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3.1.1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一般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3.1.2组团绿地。这类绿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规模不小于400m2,布局灵活,是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设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简易儿童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场所。
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开敞式。
3.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这类绿地令居住区与外界之间、各幢楼之间分隔开,具有美化、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的作用,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3.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指居住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如中小学、商店、影剧院、医院等用地周围的绿地。其绿化布置不仅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4道路绿地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将居住区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上学、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4、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规划及树种选择
4.1、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包括有孤植、丛植、带植、规则式配植、行植、正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长方形栽植、环植、状种植,居民区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居民区的气候环境条件配植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以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例,最新推荐使用的优良落叶树种,乔木类有无患子、栾树等。耐寒常绿树种,乔木类有山杜英等。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植树种。
4.2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居住区绿化应以中心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进行统一规划,不仅要自成体系,而且要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合理配置植物对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总的原则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内自身的条件,合理安排各类观赏植物;在植物的布局与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从景观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带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两侧以带植为主,主要观赏区以片植为主,建筑和景点周围以点植、孤植为主,而背景植物则以大面积的群植为主。
(3)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树种,坚持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注意植物的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配置要避免杂乱、雷同,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来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绿地中水体景观的植物配置。通过各类水边、水际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良好的亲水空间。
4.3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公共绿地因其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园路边绿化树种应避免多刺植物(如构骨、丝兰、月季、玫瑰等)、过敏植物(如漆树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应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叶花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公园和小游园的规划布局有功能划分,可设置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人安静休息区等。儿童活动区宜安置适合不同人数游戏的半开敞或开敞空间。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将儿童活动区与游园其他区域相对分隔开,在该区域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应该有不同的体型、生态习性、种类和品种的乔木、灌木、绿篱、攀援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扩大儿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如选用腊梅、海棠、山茶、杜鹃、紫薇、连翘、红枫等。
老人安静休息区布局应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可给老人以安全充实感,而空旷的环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独寂寞感和凄凉感;老人活动区应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感觉。该区域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混用为好,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但不可过于冷寂。植物配置应以柔和、使人恬静舒适的绿色为主,适量的天然暖色的色叶树种可给老人以温暖之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在,此类色叶树种有红枫、合欢、石楠、银杏、三角枫、红叶李、红继木等。在围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点缀一些色彩鲜明或姿态优美的植物,可弥补老人大多视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导、转换空间的作用。
4.4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环境绿地遍及整个居住区,其绿化状况能反映出居住区绿化的总体效果。在绿化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应。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单调感,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布置方式,作为识别不同住宅单元的标志。
(2)住宅周围常因住宅楼的遮挡而造成大面积的阴影,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如珊瑚、罗汉松、桂花、含笑、杜鹃、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荫或耐荫植物。
(3)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一般大乔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水平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过渡,如麦冬、葱兰、岩石杜鹃等,角隅栽植珊瑚、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屋角绿树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5)多种攀援植物,以绿化花架、墙面、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遮蔽观感不雅之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络石等。
4.5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这类绿地不仅需要满足所属单位对其功能、特点的要求,而且应结合周围环境,发挥其作为居住区绿地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邻布置,可以通过精巧低矮的花围墙,使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增景,扩大绿色视野。
4.6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地被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和小区路车辆交通较多,栽植上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应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或常绿乔木作为行道树,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尘、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行道树选择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阳光充足、树形尤佳的优点。适于作居住区道路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常见的有银杏、垂柳、合欢、垂枝榆、黄葛树、栾树等;常绿乔木常见的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广玉兰、香樟等。
组团路以人行为主,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或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红枫、红叶李、红继木、樱花、腊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应与宅旁绿地和组团绿地的绿化布局相协调统一,每条道路又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断面种植方式。
宅间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内,只宜种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侧可种植小乔木。各幢住户门前宅间小路应选择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结语
在分析居住区各类绿地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的理论,探讨了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居住区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就生态学而言,居住区绿色空间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大、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中国园林1999
2陈金河城市园林绿化应注重森林生态建设福建热作科技2002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