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沿边开放地区城市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9:51 更新时间:2011-02-26 13:19:51
长期以来,我国沿边地区作为边远地区,受国际关系、方针政策等条件因素的影响,远离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心,其经济发展未能与全国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受国际争端的影响“达完再建”“节约投资”的思想在部分沿边地区成为发展的区位劣势。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人才奇缺等因素的影响,使边远地区大部分成为贫困落后地区,国家每年需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使得沿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沿边地区战略方针的实施和周边国家关系缓和正常化,使沿边地区成为对外贸易,经济交往、国际交流的地域和口岸。使边远地区的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使沿边地区城市发展的动力由比较单一的戍边和开发资源的单向性,向比较多元化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及边境贸易为等向的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随着各地区大通道的建设,跨国旅游业的发展、口岸的全方位开通,沿边开放城市的建设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沿边地区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现仅几项内容概括如下:
问题一;城市发展雷同化
长期以来,边境城市建设还未能统盘考虑,诸多城市之间还未有合理明确的地域分工,边境城镇的城市性质由市、县、国营农场、森、工、牧局等条块分割的体制构成,形成不同的行政手段开发力度,地方利益倾向于各自为政的开发方式,使城镇各项事业规划和建设发展难以协同并发挥整体效应,由于边境地区开放较晚,开发成次较低,加之多年处于边防前哨国际重镇,致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差,第三产业及科技文化落后,边境城市实力较弱,一般均为小城镇,近几年以来,边境各城镇急功近利,忽视城市性质的深入研究,致使多数城镇发展方向雷同。
问题二;城市规划与发展单纯注重经济效益
当前许多边境城镇在规划与开发中单纯追求聚集效益,不是见缝插绿,而是见缝插房,眼前虽然利润可观,但人居环境差,城市交通对策等城市问题在沿边开放城市及小城镇建设日益突出。
问题三;重开发区、轻老城区
尽管出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等良好的愿望,不少边境城镇纷纷脱离老城区避建边境经济合作区,致使老规划建设脱节,开发区热问题明显增多。
问题四;影响规划的不定性因素太多、规划人员进退维谷
由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边境城市规划与发展在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数量与速度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的不定性,作为计划的继续和深化的城市规划的适应性已不复存在,按传统规划模式,规划人员难以搞出既令地方领导满意,又能通过专家评审的规划方案。
问题五;缺乏城市特色
近年来边境城镇的建设一哄而上,在缺乏城市设计与风貌景观总体规划控制的情况下,千楼一面,众城一面的现象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边境城市缺乏特色的局面不利于我国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创造陶冶居民良好的城市氛围。
问题六;土地无偿使用与土地有偿使用状态,城市用地分等定级,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普遍尚未全面展开,但土地有偿出让“试点”工作却已纷纷开始,土地有偿出让已出现许多不合理问题。
对策与思考
对策一;我国边境长2万多公里,边境城镇建设发展的个性远远大于区域性发展设计。地域性即是边境城镇得以存在发展的个性。
加强边境城镇的建设,应着眼于边境地区、开放地区、对国内及国外经济地带之间的宏观地域关系,摸清边境城镇的位置与交通信息运输条件的特点与优势;如边境口岸城镇所处的经济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有陆路、水路之别,陆路中有铁路、公路之分,其历史基础与现状态势,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与口岸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对比等分析论证,才能明确口岸城镇的地域分工,对其在不同层次地域范围中的地位及应该承担的任务,明确其吸引与辐射的腹地,为合理确定或调整口岸城镇的发展性质、规模及其总体布局提供切实可行的区域依据,为口岸城镇开发建设的格局中能够有的放矢、因地制宜,进而避免与诸多口岸城镇在发展项目上雷同或一哄而上,避免造成盲动的损失。
对策二;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首先妥善处理好边境城镇发展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为中心,创造市场发育的规划软环境,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城镇基础设施,又要节约土地,少占良田,还要积极控制土地及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边境城镇规划成为边境城镇成长发育的市场经济指南与蓝图。
其次,要为边境城镇居民和到边境城镇从事经营活动的客商规划创造一个工作、生活、游息都方便、舒适的空间环境,以不断满足边城人民,随着边境城镇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确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点、线、条、块、面有机联系的绿化生态系统,从而使边境城镇成为能预防减少和克服环境污染、促进边境城镇和区域经济、技术、生态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健康城镇。
对策三;强调规划与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协调好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关系
当前在新的形式下,边境城镇在老区改造和开发新区建设上都存在着新问题,老城区挖潜改造的潜力和步伐与新区拓展应因地制宜按着《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准绳,切忌盲动。应以老成区改建为依托,适当开发新区,以整体性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避免新的条块分割的产生,同时减少良田的占用,提高老城区土地利用率。
对策四;突出强调弹性,适应多变性
强调弹性规划与设计,处理好影响边境城镇发展的多情景问题,是边境城镇规划适应并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边境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变化着的不定性情景,如国际环境的变化,再如双边国家价值观不同,将导致对合作与开发认识上的难以统一,开发问题单方难以确定,因此,这些变化对规划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强调弹性设计,是针对传统规划“只集中预测一种的倾向,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而提出的。国境城镇规划在人口、用地规模的预测,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应充分留有余地,保持活性。尤其是在用地布局上考虑“相容性”以综合区替代功能区,以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项目难以确定,需要滚动发展,从而既能满足现实建设需要,又有为远期远景的发展奠定规划软环境,而且能增强边境城镇在国际等方面的应变能力,另外,在边境规划期限与实施程序上,应灵活贯彻《城市规划法》及有关子法,规划不一定绝对按20年、5年、近期考虑,而是按目标体系的展开,因时制宜分期滚动实施。
对策五;因地制宜,创造边境城市特色与风貌
着眼边境城镇所在的微观地域,处理好边境城镇的规划、发展、建设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文化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条件等的具体关系,因地制宜,挖掘文脉,继承和发扬光大已有优势,进一步创造边境城镇的特色和景观风貌。
对策六;树立土地经济价值观念,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应尽快转变产品经济观念,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更要考虑城市土地的区位使用性质,进行分等定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中加强经济测算,为广辟城市建设资金渠道,增强城市发展“造血功能”奠定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