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固原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城带乡战略初探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9:51 更新时间:2011-02-26 13:19:51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内在要求和现阶段工业化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体系逐步完善,中心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市城镇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使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城镇化水平的质量;城镇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和建设的层次还不高;城镇建设市场化步伐缓慢,建设资金渠道不宽,还未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配套完善,弱化了城镇的服务功能,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较弱,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合力”不强;各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未能真正落实,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进城镇化,规划是灵魂和龙头,规划决定着城镇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以规划为龙头,实现城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协调。
(一)协调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与城乡空间战略规划相衔接,建立层次分明、边界清晰的规划体系。重点加强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市、县域或城镇密集区等多个层次实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战略,协调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布局,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空间战略规划之间的衔接。
要通过强化中心区的功能,聚集人口,集中资本,增强市场的辐射力,从而带动周边中小城市与乡镇的发展。
(二)理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度,形成完善的行政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察工作,改善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长官意志,以权代法、执法不严的情况。
(三)实行民主决策,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过程。规划编制、审批和调整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向依法治理、社会监督、全民参与。
二、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力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壮大园区经济。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加快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提高我市工业聚集水平,培养新的增长点,实现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充分利用公共投资的导向作用和基础设施的牵引作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平台。要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自然和交通条件,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新型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和新兴产业带,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撑点,促进工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渠道。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加大力度,搞好招商引资。要主攻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发展与大中城市的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构建良好的产业平台,振兴县域经济。要大力培育县域中心城镇的发展,特别是要培育那些既可承接发达地区城市的辐射影响,又能对广大乡村地区起到带动作用的中心镇,应通过相应财政、税收、用地配给、空间整合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分散的乡镇企业向中心镇集中,提高其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优化城乡产业结构。
(三)重点发展县城和中心镇,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要以县城的扩容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加快发展壮大中心镇,使之成为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增长点,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四)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要进一步整合城乡劳动力市场,构筑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要抓好农民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及岗位走向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根据市场需要,定期发布职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全面的信息,引导农民学习,增强农民适应转移的能力。要进一步改革城镇管理体制,要在法律咨询、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给农民提供有力帮助,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体制,保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一)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提供区域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区间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通效率。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交通、能源、信息网络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城镇建设。要将城镇可以用来经营的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以提升城镇的价值,实现城镇有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要保护好城镇的水源和大气,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加大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力度,切实治理环境“脏、乱、差”,要继续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化”工程,不断优化城镇总体环境质量。(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和实力,要推动城镇与经济文化的融合,在城镇建设中注入文化因素,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高城镇品位和文明水准,塑造城镇新形象,增强城镇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城镇化发展机制,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政策体制环境(一)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运行机制,促进不同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城乡之间、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加强与周边发达地区的联系,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效能,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提高城镇发展水平。
(二)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要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为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提供足够建设用地,并切实抓好土地储备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