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浅谈历史上丰臣秀吉之思想来源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2-06 11:40:45 更新时间:2015-02-06 11:11:45
[摘 要]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一生始终贯穿着征战的思想,他统一日本,但却无法满足其膨胀的野心,企图侵略朝鲜,进而入主明朝,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大帝国。可见丰臣秀吉的欲望野心,本文借明晰丰臣秀的思想来源,来更加全面认识以其人为代表的日本战国时代封建主,深入了解日本国民性。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武家思想、禅宗思想和神国思想。
[关键词]核心论文,丰臣秀吉,壬辰战争,思想来源
一、丰臣秀吉简介
丰臣秀吉(1536―1598),日本战国时代的封建大名。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父亲曾担任过织田信长的炮手。他于1536年出生在尾张国爱之郡中村,幼时曾叫“日吉丸”,又因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称为“猴子”。《恤援朝鲜倭患考》中描述为“貌若猕猴,短小多智,初为人厮,养卒以狡诈,事山城君得幸至关白”。1558年他成为织田信长的仆人,改为木下藤吉郎。1467年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直到16世纪50年代才基本上实现了地域上的统一。织田信长成为战国大名中的佼佼者,他1568年进入京都,为统一全国向前推进了一步。
1573年丰臣秀吉再次改称羽柴秀吉,成为织田的智将。1582年随本能寺之变的发生,织田信长没有统一全国就死去了,代替他统一日本全国的是其家臣――丰臣秀吉。丰臣秀吉1598年修建大阪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桃山时代。1590年统一日本。后经天皇赐姓“丰臣”,从此丰臣姓与原四大姓“源”“平”“藤”“橘”平起平坐。统一全国后,他着手对外扩张,最终失败。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役,享年63岁。临终以一首“随露珠之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之往事,宛如梦中梦。”的和歌与世长辞。
二、丰臣秀吉的思想来源
统一日本后的丰臣秀吉,其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预谋已久的。这场战争是对自唐建立起来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的挑战,企图建立新的亚洲霸权统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丰臣秀吉如此嚣张,其扩张思想由何而来?笔者认为他深受室町文化所建立起来的禅宗思想、武家思想和神国思想的影响。
(一)禅宗思想。镰仓和室町时代武家文化兴盛,而武家文化深受禅宗的影响。中世禅宗传入日本,禅宗的思想十分适合幕府统治,受到武士和执政者的大力支持和宣扬。禅宗“以朴素寡欲为宗旨”能“破碎生死之牢关……亦能从容行事,断然行其所信”据《佛光国师语录》(卷七)记载:著名禅僧无学祖元曾说:“若能空一念,一切皆无恼,一切皆无怖,犹如著重甲,入诸魔贼阵……魔贼皆降服。”这种思想深植于日本武士阶层,成为他们的指导思想。禅宗的宗旨强调“自力”,即一个人的潜力来源于自身,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他在1590年统一日本后的短短两年发动侵朝战争,看似是一时兴起,实则不然。早在织田信长进行统一全国战争的时候,丰臣氏就在酝酿了。天正15年(1577)他对信长说:“迅速平定中国(指日本本州),而君家的宿将老臣未取得领土者极多,宜将中国分予之・・・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天正15年(1587)他亲征九州,在五月二十九日给他的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朝)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丰臣秀吉的野心受制,只是因全国未统一,未能进一步实施这一企图罢了,一旦时机成熟,他将付诸于行动。
1590年,统一大业终于完成。此刻他的注意力也从国内随之转移到了朝鲜和明朝。天正18年(1590)朝鲜使臣至京都祝贺丰臣统一全国。而秀吉在致朝鲜国王书时,公然宣称,吾将“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正化于亿万斯年”朝鲜王虽然拒绝丰臣秀吉关于假道朝鲜进攻明朝的要求,但疏于防倭工作。“君臣上下高歌醉舞,耽于逸乐,毫无戒备。”而明朝君臣同样没有重视此战争信号。日本国内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在加紧备战。
1588年颁布《刀狩令》,防止“贮藏武器・・・企谋暴动。”后又实施“太阁检地”和《身份统治令》,明确“兵农分离”政策,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相反士则失掉土著性,须跟随主君移动・・・成为镇压人民的职业军队。”巩固了政权统治,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缓和了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为发动侵朝战争赢得了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坚固的物质基础。他有计划地向着自己的目标驶进,试图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
丰臣秀吉只是当时武士阶层的一个代表,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武士势力的不断崛起。这“自力”引发的欲望,正是受禅宗思想影响所致,他希望通过努力得到众人的肯定,所以他们无所畏惧,更热爱战争,并以向外扩张侵略表现自己。而这种侵略的思想也给后来军国主义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二)武士道思想。丰臣秀吉能有如此之欲望还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武士道精神是从禅宗发展而来,武士道讲究“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称武士团。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他们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勇武和献身精神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深深的扎根于丰臣秀吉的脑中。武士道相传也讲究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但实际上是残酷无情的。这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1581年6月进攻鸟取城,他先囤积粮食,抬高米价,然后切断了鸟取城吉川经家的粮食运输线,四个月围城,使城内以草为生,甚至杀吃战马,最终逼吉川经家不得不切腹。
(三)神国思想。日本最早出现“神国”一词在《日本书纪・神功皇后摄政前记》:
高丽都城已于(五月)二日攻克・・・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明)关白之职授汝(指秀次)。”,“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他已经似乎把明朝看做他统治之下的领土了。狂妄不羁和急功近利,体现的淋漓尽致。对权力的渴求和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这使他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战局。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同年底日军班师,至此壬辰战争结束。“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修。”丰臣秀吉创造的统一局面,在其死后不久即被德川家康所取代。
三、结语
丰臣秀吉作为日本战国时代的封建大名,一生跌宕起伏,征伐不断。
他一生无法满足的野心,是其个人思想的反映。经过本文探讨,我们可看出丰臣氏的思想来源有三:(一)镰仓、室町时代武家文化兴盛的“禅宗思想”。(二)从禅宗发展而来的舍命献身的“武士道思想”。(三)从镰仓、室町文化所发展起来的“神国思想”。
在此思想之下,日本扩张给中国、朝鲜、日本三国都带来了巨大灾难,其罪行是罄竹难书的,同时他的侵略也给东亚局势带来了变数,其思想甚至成为今后日本思想界“大陆侵略政策”的渊薮。但作为日本武士集团的一个代表,研究其思想来源对我们认识日本人的国民性,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思想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御倭史料汇编》卷1,《恤援朝鲜倭患考附》.[M].2004年
[2]王辑五:《中国日本交通史》,,[M].上海:上海书店。
[3][日]参谋本部编:《日本战史》,朝鲜战役,村田书店,日文本,1978年版,第11页(转引张声振、郭洪茂《中日关系史》,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96页)。
[4]《食史料日本史》近世编,第59页,吉川弘文馆,1964(转引吴廷■:《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0―211页)。
[5]张声振、郭洪茂:《中日关系史》卷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王新生:《简明日本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