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快速拓展条件下边缘城镇发展策略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1:51 更新时间:2023-07-01 11:38:58
1引言
大都市发展正处于快速集聚与扩张时期,为支撑城市的拓展,各类基础设施向外延伸,重要功能往外辐射,在这种情况下都市边缘区域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功能要求不断改变。这种空间上的扩张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影响,边缘城镇受其发展的影响,自身与周边发展条件不断改变改善,可利用的发展条件多样、动力多元。在多种动力的作用下,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将获得快速的发展。如何对这种多样化的复杂情况做出应对,避免无序混乱发展,同时选择合适发展方向保留城镇自身原有的特色,提出适合边缘城镇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市东南部,处于广州市番禺区和南沙区的交界处。受广州市总体发展南拓的影响,位于东涌镇周边的广州新城、南沙开发区等区域都是广州未来新的增长点,这些地区的开发同时带动东涌镇的发展。本文以东涌镇为例进行研究,探讨大都市区快速拓展条件下边缘城镇的发展策略。
2城镇发展动力分析
2.1大都市扩张带来的区位条件变化
自广州市提出南拓战略以来,广州市向南拓展的势头明显。东涌镇位于番禺区和南沙区的接合部,西北距广州市区40公里、距番禺市桥12公里;东南距南沙经济开发区15公里。并且,东涌镇位于广州新城的南面,以沙湾水道相隔,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轴上的重要节点,随着南沙以及广州新城的发展建设,其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2交通条件的改善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东岸广深(香港)城市带、西岸广珠(澳门)城市带作为区域发展主轴,构造了一个“人”字型的发展构架。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恰好位于“人”字型骨架的中心,区内交通便捷,可迅速通往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
南沙港快速、南沙大道作为南北向交通干道,将东涌镇与广州城市中心区、番禺市桥以及南沙便捷地联系起来;黄榄快速干线、规划的南二环高速以及穗港高速铁路横贯规划区,使规划区与珠三角东西两岸联系便捷。同时京珠高速广珠东线段以及地铁4号线从该区东北部经过,进一步加强了该区与广州城市中心区的联系。由区内的南沙港快速、南沙大道通过虎门大桥至东莞、深圳、香港或通过南沙港快速、广珠高速公路抵达顺德、中山、珠海、澳门等,都在一小时交通圈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成为东涌镇发展的重要优势。
2.3周边产业的带动
东涌镇紧挨着南沙区的黄阁镇。根据南沙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南沙地区的发展定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中心、交通枢纽、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业、临港产业和以资讯业为主导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联结珠江三角洲两翼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并成为新的粤港联系的重要通道。由此,南沙地区将成为以石油化工、汽车、钢铁、机械装备工业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所发展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链,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带动明显。东涌镇紧邻南沙地区,可优先得到南沙地区的经济辐射,可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多种上下游工业类型。丰田汽车产业基地落户于与东涌镇相毗邻的黄阁镇,汽车基地的建设将直接带动东涌镇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明确在东涌镇建设万洲汽配产业基地,这将对东涌镇的产业发展已经城镇空间结构带来重大的影响。
3发展条件分析
3.1内部条件分析
3.1.1土地储备量大:具有充裕的发展空间
原东涌镇与鱼窝头镇的合并,使两镇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资源方面实现共享,使两镇在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使东涌镇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两镇合并后,东涌镇当前土地利用仍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共计6167.31公顷,占总用地规模的67.28%。城镇建设用地占地1182.67公顷,仅占总用地规模的12.9%。丰富的土地储备以及平坦的地形地貌,为规划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地空间。广阔的发展空间、整合的资源优势使合并后的东涌镇更具竞争力和后发优势。
3.1.2生态环境良好:三水环绕、沙田井然
沙湾水道、骝岗涌、西樵水道等三条主要水系从东涌境内通过,同时区内已逐步形成了以绿化苗木为主的绿色经济带、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碧水产业经济带和以蕉、蔗为主的果业经济带,具有完整的山、水、林、田生态结构体系,利于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并吸引投资。同时,应尽量保护好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广州市、番禺区的区域生态空间。
3.2外部条件分析
3.2.1珠三角一体化促使区域物流、人流等日益增长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推进,广州市的中心地位及其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其腹地进一步拓展。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区域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流等相互流通将日益频繁。位于珠三角地理中心的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可借助广州城市空间南拓为契机,充分依托广州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发展为广州市、珠江三角洲、粤港澳等更广大经济区域服务的商物流业、新兴制造业等产业。
3.2.2广州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功能外溢
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未来广州城市将成为科技、贸易、金融、服务的中心,而制造业、加工业等将逐渐外移。同时,随着中心城区各种成本的上涨与用地的限制,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一些低端服务和居住功能将外溢。东涌镇作为广州南拓轴上的重要节点,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具有便捷的联系,可以充分发挥其区位、发展空间以及生态优势,积极承接广州中心城区转移出来的各种功能。
3.2.3广州城市空间南拓与广州新城建设的带动
全球化背景下,广州需增强其融入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和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开发建设广州新城,是广州重塑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目前,广州城市正以亚运会的举办为“引擎”拉动广州新城建设。东涌镇作为紧挨广州新城的小城镇,广州市的南拓发展以及广州新城的建设,将对东涌镇的开发建设起带动作用,同时也对东涌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城镇发展策略
4.1整体发展策略
4.1.1设施带动,跨越式发展
东涌镇应以南沙地区、番禺市桥以及广州中心城市等多重辐射提供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构建高效完备的交通等服务设施系统,实现设施导向的跨越式发展。
4.1.2有机集聚,紧凑发展
针对规划区内现状工业及居民点布局分散的局面,提出有机集聚策略。该策略强调紧凑发展,提倡土地集约化使用。即乡镇工业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分散的村民住宅要采取合村并点,向相对集中的居民区集中,积极保护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促进都市型农业的集约发展。
4.1.3产业先行,有序发展
应积极建设产业园、物流基地等,并以之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及商业、居住等配套功能的发展,实现整个东涌镇的有序滚动式发展。
4.1.4生态导向,可持续发展
规划区具有优美的水、田、苗圃生态格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区内,规划应保持现状良好的生态骨架,实现东涌镇的可持续发展。
4.2城镇化发展策略
4.2.1以工业化为基本动力,大幅度提升城镇化水平
东涌镇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工业化加速期,因此其本土工业发展仍是近、中期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东涌镇应通过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效利用外来资本,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农业人口就业岗位,以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
4.2.2以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为契机,凭借服务功能的完善推进城市化
应以广州城市空间南拓为契机,积极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城镇经济实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专业市场,扩大开放领域。同时努力发展居住及其配套服务等生活服务设施,以服务功能的完善推进城镇化。
4.2.3建立完善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的城镇化
对于迁入东涌投资与就业的人来说,新生活充满“机遇”,也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取决于一个有信誉与保障的政府平台。因此,为促使未来城镇化的发展,东涌努力建立起一套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对进入镇区的务工、转为城镇户籍后的农民,应指导其劳动就业,如印发《劳动手册》,实行与城镇劳动者一样的就业政策,准予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征地农民可在落实安置补偿,解决基本保障的前提下,进入市场就业。
4.3产业发展策略
4.3.1以物流业为主导,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规划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人”字形骨架的中心,同时具有优越的区域性交通条件。根据广州市“十一五”《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广州将建设“3+5个园区”,其中的番禺(综合)物流园区正选址于东涌镇的鱼窝头片区,这为东涌镇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东涌镇应依托沟通珠江口两岸便捷的交通优势,形成广州南部地区物流的组织与管理中心,提供仓储、加工、商贸批发、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依托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其开发建设的动力,拉动东涌镇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东涌镇的产业升级。
4.3.2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升镇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东涌镇现状主要工业类型有轧钢、纺织漂染、羽绒服装等,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产业链来看,东涌镇的工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产业链相对较短,产业的前、后向连锁度较小,对上游和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微,外商投资的短期利益诉求和本地民营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规划应以现状产业为基础,以太石、中心、万洲、石基村、大稳村等工业集聚点为依托,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并积极引导现状工业逐步迁入工业集聚点内,从而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其中:万洲工业园应利用其近邻黄阁丰田汽车城的区位优势,主要发展汽配、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产业,打造南沙大工业的配套产业园区;太石工业园以现状工业类型为基础,发展现代技术支撑下的钢铁、服装等传统产业;中心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实现与万洲工业园及物流基地的协同发展;石基、大稳联合发展,主要发展纺织漂染等传统产业,逐渐将原东涌片励业工业集聚区的企业往该地区集聚发展,形成新的工业发展集聚区。
4.3.3发展都市型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现代化都市型农业是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现代化都市型农业除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外,还具有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直接、间接的多重功能,多位于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区域,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
东涌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及靠近广州中心城区及其番禺、南沙的区位优势,应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效益、生态、休闲农业拓展,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等6大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以绿化苗木为主的绿色经济带、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碧水产业经济带和以蕉、蔗为主的果业经济带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5结论
5.1边缘城镇的一般特点
5.1.1用地条件充裕
大都市边缘城镇在城市未蔓延到其区域时,发展还处于缓慢状态,一般情况下还是以农业为主,大部分用地还未进行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用地条件相对充裕。在其建设条件大幅改善时,多处地区开发建设条件的优化,大量的用地条件会出现对各种情况和各种方向上的有利条件都可以做出很好的空间应对,从而导致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开发建设上的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对现实情况的准确判断,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做好开发期序的安排是这个时期城镇建设的关键。
5.1.2生态环境良好
相对滞后的发展使城镇保持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形态的地貌,有序的田园景观和无污染的水系是边缘城镇的普遍特色。这些为建设宜居城镇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5.2应对大都市快速发展一般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2.1自身定位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城镇位于区域之中,城镇的发展来源与区域提供的便利条件与资源。要良好的发展,不但要在交通联系上进行空间上的融入,更要在区域功能上进行产业功能的融入。城镇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区域的共同发展,要在整体区域竞争中立足,必要自身的发展定位跟区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5.2.2城镇发展与城镇特色的协调
在各种优势条件的很好利用下,城镇必将快速发展,城镇将从原来缓慢更新的发展状态进入到快速大面积建设阶段。高强度、大范围的建设必将迅速改变城镇的原有风貌,对旧的城镇格局及面貌造成冲击。城镇特色是城镇建设成功的关键,在发展建设中应该做好新与旧的衔接,在新的建设中突出原来城镇的城市形态与环境风貌特色。
5.2.3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生态环境是城镇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