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分析探讨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1: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1:43:36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规划设计工作实践,对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说明,指出改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规划设计整体构思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构思;设计手法
该小区东侧临江,紧临两条城市交通干道交汇处,西侧与北侧为旧住宅区,交通地理位置甚是优越。基地地势较平坦,其东侧的临江路高出基地3m,基地形状呈一接近矩形的五边形。在此种条件下规划如何将小区融入城市环境,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住户和开发商的利益,便是建筑师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在设计中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小区的规划构思
1.1“多级庭院空间”的规划理念
庭院空间历史由来已久,作为一个人性化了的自然空间,它不但是容纳了人们各种生活活动的场所,还是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链环,而且其空间组织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以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设计中就将其作为主要的规划理念。
由于该小区基地东、南紧临两条城市交通干道.为保证沿街景观的延续性和内部空间的完整性,同时又考虑到发展商的要求,规划沿两条干道分别布置了四栋塔式小高层住宅和六幢板式多层住宅,而在西部、和北部布置了多层住宅组团,这样在小区内部就形成了大面积中心庭院空间的围合式布局。中心庭院为呈轴线对称的圆盾形,其轴线开始于基地东南角的小区人行主入口,向西北伸展,结束于庭院尽端的景观绿地。这个由小区主干道环绕的中心庭院空间是整个小区景观体系和规划结构的主干,同时它也构成了小区多级庭院空间系统的第一层次。而围绕它布置的各多层住宅组团所形成的邻里院落就成为多级庭院系统的第二层次,这些带状空间都向中心庭院开口并与之连通,如同春天的树木生长出新的枝条,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开去,将绿色的空间延伸到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并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充当多级空间系统第三层次的便是位于中心庭院轴线上的喷泉广场,它由高档:住宅组团围合而成,并处于中央庭院之中,在空间形态上它既是中庭结构与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保持了空间的相对独立性而自成天地。它由住宅适度围合形成,具有必要的内聚力和领域感,并且还是小区主要轴线上重要的景观节点,但同时它又有足够的通透感和开敞性,视线流通,院内景致与中央庭院园林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正是它与中央庭院形成的这种“院中坑”的复合空间结构,独具特色,而成为整个小区的视觉中心,增强了小区的可识别性。以往居住小区规划结构模式常常只有小区———组团的结构,而现在随着城市住宅社会性日益受到重视,规划结构也更趋于小区-邻里院落的二级模式,而且这种规划结构的组织手法也更加丰富灵活,于是像复合空间等空间模式现在都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次规划中采用的多级庭院空间理念正是在以上指导思想下结合实际情况所形成的,它不但使整个空间系统更有组织性,还使得人性化的院落空间具有明确领域,增强了住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住户交往、熟识,同时还可增强对邻里
院落的视线监督,从而增进环境安全。另外,它带来的收放自如、优美和谐的空间效果和视觉感受,也使得小区景观更显疏密有致而又丰富多彩。
1.2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规划设计必须尊重环境,因地制宜,所以此次小区观划也为适应其周边环境作出了诸多考虑。如沿基地东、南侧交通干道布置的连续多层商业用房可有效隔绝交通噪音,增强小区的内聚感和私密性;而东侧滨江矗立的四座小高层住宅能俯瞰江面,将美妙江景尽收眼底,同时它们又是临江边界优美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该地区主导风向多为东南风,这样基地东南侧开敞的空间不但为小区内的景观与江面风光带提供了交流的通道,还使得徐徐江风能通过区内多级庭院空间流畅地穿行,大大改善了小区的通风状况;而将大部分易受噪音影响的多层住宅布置在小区西、北部,靠近周边原有住宅区,既避开了外部交通干道的干扰,又便于居民使用社区现有的生活设施。
2 提高小区空间环境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手法
环境的质量是通过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来的,它们不仅有赖于构成元素本身的属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取决于它们在人们生活经历中的作用和意义。正因为高品质的环境为人服务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在小区内营造出优美和谐、具有人性关怀的环境氛围,就需要着重从小区景观环境、交通环境以及与人们直接交流的空间细部环境等方面来加以综合考虑。
首先,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塑造是要在多层或高层的楼宇间建立一座绿色园林,并充分考虑到与人流车流的关系、与建筑物的配置以及景观动静态观赏效果等方面的因素,使整个小区成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和自然气息,满足功能要求而且独具审美价值与内涵的优美景园。在本次规划设计中就引入了一些城市设计的手法,将一条从步行主入口向西北伸展的景观轴线引入小区,串联起各个景点,有效组织了整个小区的园林景观体系。在这条轴线上依次为:弧形的入口棕榈广场、步行绿化大阶梯、小区入口大厅、观景挑台、隔水相望的亲水广场、中心水面、同心湖以及镶嵌于高档住宅组团中的喷泉雕塑广场,并以广场尽端景观绿地上的大理石柱小品作为轴线的结尾,而且,景观轴还由起点的入口广场向外指向滨临的江面,使广阔旖旎的江面风光也成为了景观轴线的对景与延伸。这条轴线序列的展开,使各个绿化空间收放自如地联系起来,形成小区的景观主轴,并通过它把各院落空间与消极空间的景观绿化连为一体,相互渗透交流,从而形成小区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环境有机体系。另外,规划除了满足对景观空间驻足观赏的静观效果以外,还更加重视在小区内穿行、散步、游览时对建筑群体组合景观空间的动态观赏效果,即围绕景观主轴布置了多层住宅与小高层住宅,这样在空间尺度、形态等方面就具有“历时性”变化,而且空间景观上也有了或大或小,或收或放,或正或偏的视觉效果,做到了步移景异,从而使整个小区的动态景观更加丰富生动。
其次,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好小区内的交通环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还直接影响他们对小区空间环境的使用和感受,而“人车分流”正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一种理想方法。但在本次规划中,由于受到高容量开发以及基地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做到完全的人车分流,不过在设计时仍然采取了诸多措施,有效改善了小区的交通环境。如小区车行出入口附近都设有地面停车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车行主入口设置地下停车场,使外来车辆能得到快速便捷的安置:小区内主要的车行环道两侧留有足够的人行道,并与中心绿地及周边组团步行系统相连,人流可方便进入院落入户或在各景观绿化空间中休憩活动而不受车流的影响;在各个住宅组团出入口设置有地面停车场,而组团内庭院更多考虑人流活动而不设停车位,居民可将车停在组团出入口处再进入院落入户,从而减少了庭院内的车流穿行,同时也便于小区物管对居民车辆的统一管理;如遇搬家或发生火灾等紧急状况时,机动车仍可直接开进院落。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从考虑人们行为、心理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上对车流、人流加以引导和限制,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强制规定,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了设计师的人文关怀。
最后,要创造优美和谐的社区景观就必须重视空间细部环境的塑造,因为它与人们有着最直接和亲密的交流,所以在设计时摒弃了一切不必要、不实际的装饰,从细微处入手,从居民的使用需求出发,营造出一个亲切宜人的人居环境。如作为小区视觉焦点的中心水面的池岸就采取了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铺就方式,既有伸入水面的亲水平台,又有铺叠的砾石及鹅卵石堤岸,还有芳草萋萋的天然浅滩,不但丰富了滨水景观,还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然与重在参与的渴望。同时,池岸坡度平缓,水体清浅,夜间照明良好,从而保证了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的使用安全。而小区园林中的各个景点也考虑到它们不同的用途和空间尺度,以相应的硬质铺地和植物配置来加以限定,可识别性较强。同时,注意软质绿化与硬质铺地的比例关系,比如像人们活动较频繁的广场等公共场所可将硬地比例增大并在适当位置种植一些高大乔木,既不影响树下大空间活动区域的使用,还可为人们的活动遮阳蔽雨;而像尺度较小的邻里院落则可增加绿化面积,在保证邻里间必要交往活动空间的同时,使居住环境更加清幽舒适。另外,考虑到该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对提供坐息条件的座椅可采用热工性能好的木质椅面并结合周围的绿化植物来设置,同时在邻里院落中采用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搭配种植以调节不同季节中人们对日照的需要,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3 住宅景观的均好性创造高效益
设计师通过规划设计可提高居住小区住宅商品的价值,而使每户住宅具有良好的景观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实际上并非每户都能有好的景观,因此有必要在设计中加以考虑,通过增加户型景观的均好性来提高整个小区的开发效益。
在此次规划的初始阶段就注重了对住宅小区价值区域的分析,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调配增加了积极空间,并依据各区域价值的高低进行户型组团的设置。首先,在小区景观好的位置,如滨临中心水面并拥有重要景点———喷泉广场处布置多层高档复式住宅楼,由于满足了其对高品质环境的要求,因而大大提高了住宅的价值。又如临江而立的四幢小高层住宅,都向江面方向偏转了一定角度,使每户住宅向外可尽览旖旎的江面风光,向内又可俯瞰小区的中心绿地,两全其美,房屋的增值效果自然非常显著。而这些具有高景观价值的住宅也就构成了小区住房售价最高的区域,为开发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各住宅组团的院落空间都直接向中心景观区开口并与之连通,二者具有足够的交流范围,同时可借助凸窗、阳台等提高住宅的观景性能,让尽可能多的住户都能观赏到中心绿地的风景。最后,在远离中心景观区的住宅组群中,通过住宅单元的凹进凸出调节建筑间的距离,加大和丰富了院落空间的尺度与形态,并且细心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使每个住户房前屋后都有绿色的风光,保证这部分住宅仍具有一定的景观均好性,从而提升了整个小区的档次和效益。
4结语
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给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对人们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实现城市环境、住户与开发商多方共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