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用极核理论指导城市发展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3: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1:23:55
用极核理论指导城市发展
戴宏凯
湖南省常德市规划局415000
摘要: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二是城市增长极,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20世纪50-70年代-非均衡80年代-非均衡协调90年代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笔者这次结合常德市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城市增长极的角度谈谈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极核理论;城市发展;常德市
1. 前言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是现代区域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理论。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的,后经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而成今天的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指那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交通便利、服务机构林立的区域中心,其发展像结晶一样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的极核,并以此为核心,生长、壮大、扩散。
2.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与极核理论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增长极核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核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增长的意思。1966年,增长极核理论由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认为城市就是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增长中心,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和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增长极核理论已成为培育和发展城市的理论依据,各国都积极倡导培育中心城市以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表明在集聚的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中,当集聚规模较小时,随着集聚规模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提高;当集聚规模增大到一定限度,经济规模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经济效益将会递减。当区域集聚规模增加到一定界限时,要保持集聚效益必须增加区域的建设经费,该临界值可以用值(或门坎)来表示。
集聚经济的过度集中导致土地费用大大提升、工资增加、公共服务成本增加,以及由于过度拥挤造成各种开支的增多,这些经济开支的增加都可能影响经济的增长。在集聚经济达到某一水平时,这些弊端的出现会导致经济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之为“经济的扩散效应”。需要指出的是扩散不是起始于经济集聚的顶峰,而是在经济集聚发展的每个瞬间都有可能出现,不过这种扩散的程度会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强调的重点
(1)强调经济发展的集中性——中心地,优先性——带头产业与支柱行业,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有快慢之分,扩散性——在一定条件时经济转移出现均衡发展。
(2)突出强调极点中心地发展的同时,更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从而使极点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3)强调极化效应的同时,重视中心城市的作用。真正能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是经济中心城市,它集中了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挥系统、监督系统、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
3.用极核理论指导城市发展——以湖南常德为例
常德市是湖南省省辖市,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江北城区,为主城区市政府所在地,建设用地面积29.8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9.76万人;江南城区,位于沅江南岸,为鼎城区政府及武陵镇所在地,建设用地面积7.7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万人;德山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南,建设用地面积10.6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万人。中心城区现有城市人口47.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1万人,农业人口5.34万人,暂住人口9.5万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面,距常德市中心城区约3.5公里,包括柳叶湖、沾天湖、太阳山、花山、白鹤山等区域。于1994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辖区总面积44.97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柳叶湖、沾天湖及毗邻的南坪岗乡、白鹤山乡、东江乡、太阳山林场、万金障农场等单位的部分地域。常德市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发展格局。过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常德市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常德市的城市面貌也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城市人口的增长到城市发展的重心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常德市人口迅速突破规划预测结果,城市发展的重心由四片区均衡发展到向江北城区的绝对转移。
在江北中心城区的强烈极化作用下,德山片区和江南城区及柳叶湖片区呈现了阶段性发展缓慢和一定程度的边缘化。江北城区产生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特别明显。江北中心城区作为常德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它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极化作用,即吸引、聚集了德山和江南等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这种作用会加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但是另一方面,它也会产生扩散效应,辐射和带动周边的发展,比如大大的带动了柳叶湖度假区的餐饮行业。这种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区域发展的差距,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在四片区域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德山开发区。德山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德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常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履行县级行政管理职能,享受市级经济审批权限。德山一直是常德市的老工业基地,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用地比例极为不合理。城市建设大大滞后与周边片区。德山开发区内没有明显的城市中心,缺少人气的聚集。而现在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良好宜居的城市环境、高效的服务设施对于吸引高新技术、管理人才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德山开发区的城市建设水平大大制约产业的发展。遭遇“周边挤压”是德山发展缓慢的客观原因。多年来,德山多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德山开发区一直以来的规划定位大大的制约了本身的发展。而最主要原因是,在江北城区这个经济中心强烈的极化作用下,德山赖于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往江北城区,而剥离出来的工业发展要素,也由于自身的定位模糊,受到了强烈的“周边挤压”,没能形成聚集发展。同时,德山的地理区位也分享不到江北城区的扩散效应,所以呈现了阶段性发展缓慢和一定程度的边缘化。而当德山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不断流失后,经济发展始终聚集不起来,与江北梯度落差越来越大,造成了城市的不均衡发展,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扩容提质。
针对城市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常德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抓住国家投资、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合理选择城市增长极,拓展城市骨架,极大推动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李同升.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未来趋势的思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3).
[2]赵爱斌,林云.安阳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04).
[3]王静,.论科学发展观下的城市发展战略创新[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06).
[4]梁兴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产业视角转换[J].城市,2004,(05).
[5]俞勇军,陆玉麒.城市适度空间规模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探讨[J].地理研究,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