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3: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1:58:56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王常丽刘志阳
湖南省常宁市规划设计院邮编:421500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庄规划和村庄建设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既要深刻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要总结归纳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村庄建设
Abstract:Thefifthplenarysessionof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CPaboutfor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11thfive-yearplan",definitelyputforwardSuggestionsforconstructingsocialistnewcountrysidestrategicdecision.Villages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villageisaccelerated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inthebackground.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webothathomeandabroadtodeepdrawingandexperience,andsumsupthecharacteristicsofthelocalruraldevelopment,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intothemodernization,thewalk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ocialistnewcountrysideVillagesplanningVillageconstruction
村庄规划和村庄建设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几乎普遍出现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有的国家由于很重视村庄规划,使得村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促进了农村的快速发展。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整体中的一部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功能服务。
做好村庄规划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财富积累,增加农村发展活力。拥有生态优美、安居乐业的村庄环境,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村庄的规划与实施,着力提高村庄的建设水平和承接能力,为农村与城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另外,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农村提供粮食安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农村提供更多的能源安全保障,替代化石能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农村提供美好的乡村环境,提供人类的精神家园。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注重政绩,不重实效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发展,可一部分政府官员认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于是,一些地方就单在“村容整洁”上做文章,片面理解中央精神,割裂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不顾生产发展水平的实际,也不考虑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大搞“农民新村”建设,甚至要修建“农民别墅区”,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了单一的“新村”建设新农村俨然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在个别地方,有的农民刚盖了新房,但政府仅仅为了村庄形象,竟然强迫农民拆房搬迁,建集中居民点,极大地加重了农民负担,引起农民强烈反对。而且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过于追求形式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忽视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致使一些有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根”和脉络遭到极大伤害。
3.2规划混乱
中央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规范新农村建设,使之更加科学化和制度化,减少盲目性。实际上,有的地方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没有村庄规划却先有村庄建设,导致村庄建设的盲目性。虽然有的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有全面的规划,但是其规划本身就存在或出现了问题,往往是不切实际的空投资空想规划。
3.3环境问题严重
规划中对土地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例如:土地利用缺乏总体规划,集约利用水平低,一味搞大拆大建乱占耕地,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乡村居住区没有集中的污水排放地和集中的垃圾填埋点,导致卫生环境恶化;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发展特色农业,导致一些当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任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当地土壤和水源遭到污染;不考虑自然环境的供应和消化能力,任意修建公路和改变河流流向,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衡。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1合理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时龙头,一定要有强烈的规划意识,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村庄规划是发展村庄的战略、建设村庄的纲领、管理村庄的依据;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村庄规划时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村庄规划工作也是村镇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保护环境
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将新农村规划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坚持精打精算,因地制宜,对旧村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及合并,盘活存量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其次,要加强环保力度。以“山水林田路,房墙路树沟”为重点整治内容,实行综合治理,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堆放;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环境,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严格保护农田、林地、山体、河流、池塘等已存在的生态复合系统。再次要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适合当地农业特点的灌溉技术,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能源,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切实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4.3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既要深刻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要总结归纳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