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改造规划探析—以广利河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为例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5: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4:11:29
【摘要】滨水区的改造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社会的经济基础、用地结构调整、增加有效就业岗位、社区合作和前瞻性的保护开发策略等,本文以广利河综合改造开发与规划,探讨滨水区改造规划的方法及改造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滨水区改造开发、规划方法、实施策略、改造措施
1、项目背景
1.1城市滨水区的改造和开发
历史上,人们往往逐水而居,水是许多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有许多著名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都与水有关,例如法国的巴黎、澳大利亚的悉尼、美国的纽约、荷兰的鹿特丹以及我国的上海和天津等。80年代后期至今,世界上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滨水地区改造和再开发工程,同时,旧区改造再利用的开发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发展也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西方国家在滨水地区的改造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很多滨水地区由原来的码头、港口、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频繁、环境优美、地价不断升值的综合社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把它作为提升城市景观的重要地区。
1.2广利河基础条件分析
广利河是流经东营市境内的主要河道,它北起利津、南至广饶入海,全长38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广利河与城市道路均为斜交,桥梁密集且交通组织复杂。广利河主要功能为城市排涝及排污,没有进行统一的景观建设,驳岸只做防洪排涝使用,没有亲水性的设计。且由于长期水质较差,城市建设多避开广利河,使得河边许多地方成为了城市景观和卫生的“死角”,影响了城市景观。
广利河是贯穿东营市中心城的重要水系,在中心城绿地水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广利河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为广利河带来了复兴的契机,打造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城市风貌。同时,强化了东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定了东营市“黄河水城”的城市特色。
2、广利河改造的意义
2.1改善居住环境
广利河整治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这里居民的居住环境,沿岸建起了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的现代化公寓,不仅使市民迁入新居,而且人均住房面积大大提高,小区环境大大改善,展现了一个现代化生活气息的城市滨水景观风貌。
2.2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丰富城市空间
河流综合整治和建设增加了水边空间和绿化,改善滨水空间环境;使现有水边环境接近自然状态,恢复多彩多姿的景观,以形成城市绿洲,改善水边环境,弥补城市空间方面的不足,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性,创造都市亲水空间。在沿岸设置不同功能的公园和景观节点,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聚会、交流、休憩的场所。
同时,结合河道防护林,配合城市森林建设,连接、疏浚城市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使之成为与林地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林网-水系网络,营造富于自然特色的城市亲水环境。
2.3促进现代城市振兴、扩大就业人口
广利河综合改造拉动了建筑材料等行业,激活了相关产业,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城市中心地段沿河土地因整治而升值数亿元,大面积拆迁复兴了暂缓的房地产市场,带动了第三产业,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间接效益巨大。同时,由于广利河的改造开发,不仅吸引了旅游客源,还为大量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3、广利河改造的规划理念
针对广利河的现状,尤其是因其水质与景观较差,城市发展与广利河背道而驰的情况,规划提出了“回归河流”的理念,这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3.1使广利河回归成为具有生态景观功能的城市河流。
3.2东营城市回归成为与河流联系密切的和谐关系。将原来城市与河流“背对背”发展的模式发展为城市与河流“面对面”的发展模式。将东营市打造为一个充满活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水城市。
3.3重新塑造人与水的关系——从“索取”到“回馈”,不单单关注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更关注怎样让河流成为一条健康的河流,河流如何与城市共同发展。
4、综合改造的规划原则
4.1系统性原则
将水域作为整个城市的子系统进行研究,探讨水与其他城市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与城市用地布局、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市政设施、生态环境等,需要统一部署,综合实施。
4.2亲水性原则
经过水域的综合整治,达到“水畅其流、两岸呈绿”,营造一个良好的滨水环境;并且通过道路交通规划,增加滨河道路,将水岸美景纳入生活版图,达到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目的。
4.3立体性原则
通过区域道路交通和绿地水系的优化,增强区域景观系统的连续性和可达性,将人们逐渐、逐级引入广利河滨水环境之中,使得整个区域在三维空间中变得丰富多彩,并且使更大的区域、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广利河综合整治带来的利益。
5、规划方法
5.1进行滨水区生态化设计
5.1.1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水自然生态发展空间,保护城市滨水区生物多样性,以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5.1.2滨水岸线生态化处理,形成生态的滨水景观。
除了满足防洪、水运、灌溉等要求外,滨水岸线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如可作植物种植型驳岸、草石间置型驳岸、滩涂型驳岸等,这样既软化了以钢筋混泥土为主的硬质景观,也有利于保护自然形成的岸线特色和重要功能。
5.1.3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建设滨水绿化带。
宏观指把握绿化的整体效果,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滨水空间的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5.2创造公共的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及自然过程的连续性,结合不同区位和规模,布置多样性、多功能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观景区、健身活动区、亲水平台区等。结合各种活动组织空间,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各种活动及精神的需要。
5.3护岸的亲水性设计
护岸类型的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亲水性,其关键在于协调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护岸的设计首先应满足防洪的要求,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亲水性是人在滨水空间环境下本性的体现,护岸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其设计的成败所在。岸线的亲水性取决于岸线的平面和断面形状。
水具有可塑性,岸线的平面设计决定水体的平面形态通过岸线的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性。对于平直岸线,有时可以处理成凹式或外凸式具有强烈几何形态的亲水平台。凹入式岸线能给人一种向心、围水的亲水感受,凸出式岸线则使人有一种置身水中的自然感受
6、实施策略、措施与步骤
滨水区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利
益要求,并妥善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另外,滨水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在功能安排、公共活动组织、交通系统等方面与城市总体布局和规划协调一致,并有效地促进其空间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为使规划合理有序的进行,规划部门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措施与改造步骤:
6.1实施策略
6.1.1生态复育
首先依据水功能区划,以截污治污为主线,辅以水资源调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6.1.2景观营造
水、岸、树、桥、房等五大控制要素。
水:通过编制河道蓝线,控制河道宽度。近期景观河道水质不低于V类,远期不低于IV类。
岸:水系周边控制一定的区域,以利景观开发建设,形成公共开放的空间。
树:景观河道两岸陆域需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桥:桥梁风格、造型,岸线形式、水闸等需按景观要求控制。
房:按照“退界、限高”的原则,并控制建筑风格。
6.2主要措施
6.2.1完善河道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河流科学管理
河道治理有阶段性,而河道管理却是长期的。开放式的河道,若不妥善管理,河道的功能将可能逐步退化,最终可能会前功尽弃。因此应严格实行河道管理。
6.2.2组织编制河道综合整治规划
河道整治不能仅仅从防洪、排涝的角度考虑,要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城市环境景观相协调,体现出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景观、生态、休闲、娱乐等方面功能,使城市河道一河两岸成为城市景观的亮丽风景线。
6.2.3加大河道整治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在发挥政府拨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新格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河道整治、建设投融资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素的河道建设投融资机制。
6.2.4倡导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以“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为代表的河流生态整治技术在欧美以及日本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生态工程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满足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的唯一途径。
6.3改造步骤
改善水质是广利河改造的重中之中,规划分三步走:
6.3.1治标先治本,首先自河流上游开始,对排入广利河的污水进行截流;
6.3.2在城市污水系统没健全之前,根据地块情况修建污水沟或布置截污管,对广利河两岸地块的污水进行分流;
6.3.3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后,在城区段选定利于整体开发的地区,通过环境整治和交通优化,提升土地价值,为广利河整治工程树立典范,并有利于整个工程的滚动发展。
7、小结
滨水区的改造开发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社会的经济基础、用地结构调整、增加有效就业岗位、社区合作和前瞻性的保护开发策略等,必须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参与到滨水区的功能转型、结构重组、开发改造的过程中去。同时,在滨水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行政权力即政府行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建立“系统工程、长期规划、阶段实施,持久作战”的方针,充分利用和挖掘滨水区在资金、土地、景观资源、历史价值、劳动力和居住优势等方面的潜能,形成合理有效的动力机制。这些都是滨水区开发改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城市滨水区的综合改造和开发,要利用后发优势,抓住真正具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构思和组织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东营市广利河综合改造与开发规划》新加坡CPG集团新艺元规划公司东营市规划局2007.4.29
[2]魏赤天.《浅议滨水区开发》.城市科学,2004.6
[3]梁龙飞.《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建设.2008.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