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省级期刊论文发表论数感培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上的作用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1 15:18:10 更新时间:2015-05-21 15:46:09
摘 要:数感是学生对数学的敏锐感觉,有效的数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如何直面数感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文章从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在交流表达中形成数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安徽教育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数感培养,生活体验,交流表达,解决问题
2011年版的数学课标有六个核心概念,数感是其中之一,并被摆在首要位置,可见数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并非易事,它渗透于数学学习的每个环节,只有巧妙引导,才能真正让数感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有效的数感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数学、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知识发现过程中形成数感,它并不依赖他人的直接灌输,而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态过程。因此,数感培养要积极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抽象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亲历数学探究,从而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知识、概念比较抽象,想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教师要巧妙将数学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系,借助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数感。例如,米、分米、厘米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单位产生混淆现象,为此,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用自己的手比划出米、分米、厘米的长度。如1厘米差不多是一个拇指的指甲宽度,1分米是粉笔盒的宽度,1米和讲桌的高度差不多,还要借助米尺对这些物体进行测量,通过测量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物体,让学生结合实际填长度单位。例如,货车的长度是4( ),课本的长度是18( ),门的高度是3( ),文件夹的长度是2( )等。通过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单位识别,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数持续认识的基础上,有效将生活体验引入数学,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可对比”的感性模型,这些模型刚好能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二、在交流表达中形成数感
2011年版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感,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模式,结合数学实际,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分数时,先从整数意义中的“平均分”概念入手,让学生进行交流,有学生说将两块饼干分给两个人,每个人能得到1块,这样的例子无法突出平均分。如何重点突出“平均分”,要借助课件创设“对比”情境――小熊分水果:两只小熊得到了两个桃子和一个苹果,它们分别拿走了一个桃子,但问题出来了,苹果只有一个,怎么分?教师利用课件将苹果几种不同的分法进行呈现,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哪种分法小熊才愿意,经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将苹果平均分才公平,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对话,有效将平均分概念的理解难点突破了。在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再次设置交流情境: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马上得出二分之一。接下来,教师“出示”一箱桃子,并将一箱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占这箱桃子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此时,设疑: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二分之一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对话交流,学生逐渐认识到这两个二分之一所占的单位“1”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可以说,有效的对话交流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从而在交流中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形成数感。
三、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发展数感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问题与数量关系的理解相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如新新小学举行六一活动,六年段学生想购买一批圆珠笔,某学习用品店推出六一活动优惠方案,优惠前:每盒有10枝圆珠笔,每盒10元,单枝购买,每枝1.2元。优惠方案:活动1:单枝购买,每枝1元;活动2:整盒购买,每盒9元;活动3:一次性购买满10盒(价格100元)送2盒。六年段学生想购买138枝圆珠笔,该怎样购买最优惠?这是一道实践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学生经过认真计算、比较才能找到比较合理的方案。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多干预课堂,而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最终在各类比较方案中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本题中,如果直接单枝购买需要138元;如果一次性购买14盒,需要126元;如果先一次性花100元买10盒就能得到12盒,但还差18支,再买2盒18元,总共有140枝,只要花118元。在对比中,学生就会感受到第三种方案比较优惠,但前提是需要一定的数量。如果课堂探究到此结束,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一定层次,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1枝笔在活动1是1元,活动2是0.9元,活动3是0.83元。可以说,数感的培养是学生在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总之,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将数感的培养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借助生活体验、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等帮助学生培养数感。
参考文献:
[1]鲁海西.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2]罗玉华.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感”[J].教育探索,2008(0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