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范文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及对策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9-17 11:49:02 更新时间:2015-09-17 11:54: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同,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广东的发展也是很迅速的,本文主要针对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成长制约因素,掌握其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提高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对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提出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自我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高新区优势带动高新科技企业成长,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投融资平台,在税收、财政方面给予合理的补贴,切实发挥高新科技企业对配套产业链的创新带动作用。
[关键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成长,制约因素
一、引言
从2008年至2014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广东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26家,总数达到8724家,预计产值超过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83%,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8家,创建国家与地方联合创新平台26家,国家级技术中心67家等。尽管如此,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规模、创新研发、资源整合和品牌效益等方面,仍与国内很多优质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本概况
(一)企业所属行业及发展规模
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拥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724家,投资总额超过9854.83亿元。从产业类型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类3634家、生物医药类972家、新能源技术类742家,新材料技术类678家,环保技术类524家,现代金融服务类638家、文化创意类565家和其他类型971家。企业人数在10000人以上的占到25.7%,1000人以下的企业占44.3%,发展规模存在极端化现象,发展力量不均衡。
(二)核心技术来源及研发比重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或联合研发,比例占到49.33%,采用模仿和技术引进的企业达到45.21%,而引进技术人才的企业仅占到5.46%。广东省各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达到6%的企业占比78.24%,仅有9.32%的企业研发费用达到营业收入的8%,且12.44%的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小于5%。
(三)自主创新资金来源及融资情况
企业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所占比重约为43%;其次是银行借贷,所占比重约为34%;而来自风险投资的比重仅为14%,最后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仅占到9%。调查显示,72.8%企业有融资行为,而27.2%的企业没有融资行为,主要融资途径多数为银行、担保公司或私人借贷,97.7%的企业认为融资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主要有审批程序复杂、抵押资质有限、无担保和企业自身产权、财务或管理问题等。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分析
(一)技术占位能力落后
目前,多数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仍处于追踪、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的总体技术水平有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仅占3.78%,独立专利技术产品仅26.78%。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例,多数研发重在集成创新,主要靠引进与仿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外部技术依赖度较高,尚不完全具备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能力,加之生产和供给不足,使得企业整体技术占位能力不高。
(二)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
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但广东高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与风险资金的融合度较差。首先是企业风险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缺乏配套专业服务体系,大量民间资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很难保证技术研发资金需求;其次是风险资本比例偏低,广东落后于江苏风险资本比例的6.34%、浙江的6.17%,略高于山东的5.23%,难以达到风险投资资金运用要求,造成资金运营效率低,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制约。
(三)金融业欠发达
从粤、鲁、江、浙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来看,活跃的金融业是推动高新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广东金融业格局相对传统,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一是金融资产活跃程度低,截止2014年底,银行存贷比为62.32%,微高于全国平均存贷比57.32%,低于江苏的67.53%和浙江省的68.74%;二是金融机构布局较为分散,未能形成现代化的金融商务区,导致信息沟通不畅,不利于发挥金融集群效应、引进金融机构和吸纳高级金融人才。
(四)缺乏配套支持体系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极端现象,多数大型高新企业集中在深圳,其余分散在各级城市,多属于中小型高新企业,缺乏成长支持的相互配合。一是缺乏对高新科技企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多数中小型高新企业实力薄弱,需要获得国家以及省的重点政策支持;二是粤港澳合作力度不够,难以提升广东高新企业的产业地位;三是人才引进缺失效率,很多高新企业技术创新依赖于国外技术的联合模仿,缺乏自主创新,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匮乏。
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开拓企业自我成长途径
1.提高研发比重、增强自主创新
高新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来自对知识、科学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以及智力资产的开发与占有,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正是形成这种不断创新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研发比重,建立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深入研发,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建立持续竞争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提高R&D经费比重到7%或以上,建立相应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创新,对高潜能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2.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扩大风险基金规模,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不足问题,风险投资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资助,促进其迅速成长,由此改变少数企业独占鳌头的产业格局。同时也调整了企业发展的资本结构,这些风险投资者或机构一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监督监管作用,令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符合规范;另一方面,投资机构的参与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撑,有利于促进本土科技企业发展,缓解过度依赖外资带来的潜在威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 (二)发挥高新区优势带动企业成长
1.开展科技招商、增加园区企业数量
目前,广东省内已有9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以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和东莞地区的高新区发展速度最快,极大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需要积极引进科技企业进驻,扩大园区企业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国内外研发机构为主的引资原则,重点关注带动力强、关联性高、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
2.发展产业联盟、降低交易成本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和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为实现技术共享、研发设施共用、风险共担,减低成本,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提供产业研发、技术转移、高端培训与投融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科技交流,增加优秀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产业联盟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物流体系,减低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易成本。
(三)推进高新企业孵化政策实施
1.创新税收分配机制、扶植高新企业成长
创新税收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以税收返还补助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机制,鼓励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同时增强信息对称性,避免企业深陷政策盲区、游离于税收优惠之外,特别是多数科技型企业都会涉及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引进先进技术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关税等,帮助企业熟知相关政策,从实际出发在政策途经上给予高新科技企业扶植与帮助。
2.激励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改变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政府应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企业和个人合法利益,建立技术、专利和标准三结合的保护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研发技术、申请专利、制定标准,使专利成基本专利,进而推动标准的广泛实施,向采用自己标准的企业收取专利许可费,成为技术和专利的专业生产基地。
五、结论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具备很多优势,但也同样面临各种现实障碍。需要重点完善企业自我成长途径,发挥高新区优势带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增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转化能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高新技术创新研发的公共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宏立.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成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4):34-37
[2]李涛.深圳高新区发展经验的借鉴意义[J],当代经济,2012(12):31-35
核心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当代亚太》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亚太问题研究的核心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推动亚太问题研究、服务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这一宗旨。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本刊已从原来的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改刊后的《当代亚太》在继续刊登研究亚太地区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文章的基础上,还将逐步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转自外交、安全、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探讨,并适当增加书评和综述类文章。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