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范文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11-19 15:58:07 更新时间:2015-11-19 14:02:56
随着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很多人采购东西都会通过网络来订购,一些企业的采购也会通过网络订购,这就需要物流业的支持了。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职物理管理专业重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基于职业能力,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列举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何基于职业能力的成因,剖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谈了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物流被誉为企业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具备基本技能的一线管理人才、具备企业规划能力、知识拓展延伸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物流研究人才。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于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据资料显示,2002年多所高职院校陆续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院校也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硕士,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也日益增多,但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培养偏重于理论教学,虽然高职教学改革在实行工学结合,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多数院校却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何要基于职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院校要在众多学院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制胜法宝。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打造特色专业、树品牌效益、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等,只有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既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好“工学交替”,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才是高职的发展之路。德国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理论基于动态的职业发展观,职业能力结构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所谓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适当社会环境的能力。简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将学生从技能型向职业人进行转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物流教育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物流人才还是不能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毕业生找不到与物流对口的就业岗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以我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例,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学生具备必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本专业培养面向物流管理一线岗位,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采购员(采购助理)、仓库管理员、配送员、运输调度员、物流信息处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物流成本核算员、物流市场营销员、物流方案策划员等。具备仓储、配送、运输、采购、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货运代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维护等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与向物流主管迁移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高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实践操作技能。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上,大致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其实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程,对于高职的学生应重于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职业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应培养学生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的能力。虽然大多数院校有建有软件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比如,我院《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与之配套的货代软件,报关单证的填写相关栏未与现行企业的真实报关系统进行更新,实训基地的物流设备设施维修率较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相关的实训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还具有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适应工人环境等能力。课程设置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基于职业岗位的需求,寻找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课程设置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服务地方经济,突显技能,体现出特色。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高职教育基于“工学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大实训设备设施的引进,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动手条件。学生参加较多的实践,这些实践不但需要实习实训基地、设备设施、还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进行现场指导,才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如何根据实训课程结合,软硬件进行对证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操作技能。我院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首先设备设施的利用率要与实训课程相对接,要有行业专家来进行指导,结合企业最新的工艺指导教学。设备设施的破损率、维修率,要有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保养与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
(三)校企合作未深入。如何真正的体现“厂中校,校中企”,值得高职物流院校好好思索。比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常常采用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协商的方法来设置专业,基于行业协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兼顾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高职院校应引进企业进驻学校,共设专业,共同办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岗位,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实训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同时高校也应主动走出去,把学院融人企业,大力合作兴办“厂中校”,做到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让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人才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基于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转变育人理念。我国当前物流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攻技能、忽视了综合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体系不成熟、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大多数高职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高职毕业生的时候,仅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是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很注意其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做人的基本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技能人向职业人进行转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人,职业人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快速适应工作上的变化,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运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要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的职业态度、成熟的职业心态等。合格的职业人“还要能够进行自我开发,现代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进行自我开发”。
(二)专业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专业设置应与企业共同协商,融人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调研,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相关课程,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发专业的方向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业技能。可设置仓储、运输、配送、采购、生产与运作、物流信息技术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结合实训设施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能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厂中校、校中企”,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保证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基于“双赢”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将着眼于校企双方的利益点。“厂中校”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对于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目的。加大厂中校建设,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进行岗位轮换,实现了学院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的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深度融合校企共享资源。另外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职工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建设而言,应开发精品校本教材,符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及职业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需要物流行业专家的参与,共同研发基于职业能力的校本教材。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制。目前,高职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评价还有待完善。物流企业(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校内督导、学生互评等,其中物流企业和行业专家的鉴定结果就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判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多数高校的质量评价基于学校的自主评价机制,较单一化,没有将行业的发展变化岗位需求反应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来,导致人才培养不能与时俱进,重于技能而忽视的职业人的培养。对于物流管理的学生,不仅考核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物流技能水平考核,还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管理创新、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位进行测评,使考核内容做到多元化。因此,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打破传统学生自主评价,融入企业行业评价、学生的技能实操评价、技能比赛评价、实训总结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职业能力为本位,与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做到利益互补,双方共赢。鼓励企业技术骨干能长期在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应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上,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物流科技》杂志1977年创刊,是我国第一本物流期刊。本刊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全国物流科技情报信息中心和中国仓储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其宗旨开展国内外物流与技术交流,促进物流与科技进步,为物流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物流科技》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 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成 为展示物流研究的平台。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