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文言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1-18 17:26:25 更新时间:2016-01-18 17:32:16
文言文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瑰宝,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文言文教学就是对民族精神品质的记忆与传承。本文是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文言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现今的文言文教学不容乐观,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本文试着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思考提高教师文言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而有利于缓解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文言文,素养,途径
现今的文言文课堂,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纷纷欲睡”。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很大原因,是许多老师对古诗文教学的目的性理解不当,他们仅将古诗文教学当成应试的必要,只是依据教参的讲解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把资料上的赏析内容结合以前试卷的部分来个题型大汇总,直接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将讲义背熟即可。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不高,认为价值不大,同时也出现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顺口溜。
所以,文言文教学中的教师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其自身素养,关系到对文本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处理,也直接影响着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如何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素养,还文言文一片真正的领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读是积淀文言底蕴的首要通道
韩军老师在不同场合调查数千名中学语文教师,《论语》、《史记》、“四大名著”通读者竟无一人。他认为,这是大陆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也决定了其整体面貌脱离中华文化根本。
钱梦龙老师1980年在《改进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设想和试验》一文中也说,“要引导学生‘从古今语言的变异上去探求语言的规律性’,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先要占有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
我们时常告诫学生,语文学习要多读,课余,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于满足于既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教学经验,书下注解,教参释义,网络借鉴,即便有几篇课外阅读训练,也可以在参考答案里“化难为易”。
现有《课程标准》只说明了学生标准和教师的导引目标,没有硬性地对教师文言水平提出要求,看似也没有一个定性的衡量标准,平时也没有相关的能力测试。笔者认为,教师课下多读,多阅读古代的文言大作,是积淀文言底蕴的首要通道。
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文言文承载了历代文人的聪明才智,文思韬略,治国理想,背后站立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唤起学生对于先人智慧结晶的热爱。语文教师,饱读古代经纶,胸有诗书,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无形中也会增添语文之味,文人之气。
二、多练是增强文言底气的有效形式
早在1984年,许嘉璐老师就在《中学课文文言文注释商榷(续)――兼论注释学的研究》中表明,注释的任务是使注释的准确性达到力所能及的极限,最大限度地消除古今的隔膜。我们可以模拟比赛,拿一些未加句读的原著语段,加以检测,以便更有效地掌握文言文行文规律,更清晰地解读作品。
董旭午先生极力反对把文言文教学直接等同于课文翻译,认为这样会扼杀掉文言文的“语文味”。的确,文言文蕴含着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人生哲理等方面,也是语言表达艺术的范式。从教师角度,只有通过多加练习,掌握字面知识之余,解读文言内在指要,才可以在课堂上自如地“授之以渔”。
三、多听是涵养文言气质的直接渠道
“听”是我们最原始最直接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针对文言文学习,“听”也是辨析语词、了解语法、形成语感的重要形式,也是“读”和“说”的基础。我们不妨多听听示范性朗读,在名家的美读中听出韵律、听出文意、听出情感、听出哲理。那些高质量的朗读,常常引得我们有“同呼吸、共命运”之感,会产生极强的代入感,或热血沸腾,或怆然涕下,或清新莞尔,或瑰丽壮阔。如此,对于理解作者,读懂原著,是大有裨益的。
发千古之幽思,牵今人之情绪,长此以往,博采众长,读练之余,立足长远,刻意营造文言学习的环境,再将此个性化演绎在平时的课堂上,增强教学的底气。
四、多写是生发文言气韵的有力凭借
作为语文老师,用文言文的形式,适时下水写点小随感,也是强化语文教师特质的一个手段。同时,在课堂内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熏陶学生的文言情思,不仅可以增加向师性,还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受欢迎。
文言文行文简练,文字表达精练,遣辞造句考究,注重语言的锤炼。犹记得2001年,高考之作《赤兔之死》,考生扎实的文言功底、典雅的表达、丰厚的底蕴着实令人震惊。除却自身条件,语文老师及其文言文课堂应该多少起到了一点助力作用。教师的个人功底及作品展示势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铺垫高中的文言学习。
文言文蕴含着厚重的阅读价值,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语文教师教授文言文,更重要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最基础的“读、练、听、写”出发,修炼在课外,运力于课内,积极提升语文教师的文言之功,滋养文言气韵,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之路走得更加踏实、从容。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 文言文教学实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韩军.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桑芝华.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之友,2010(2).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学报》教育理论性刊物。宣传国家教委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的教学改革成果,研究中小学学科教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