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育信息化拓展县域教育发展空间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1-25 17:19:43 更新时间:2016-01-25 17:09:41
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开始使用信息化教育手段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变成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方式了。本文是一篇云南教育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拓展县域教育发展空间。
摘要:从2000年开始,鹤峰县教育由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以从未有过的发展态势,彰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本文对鹤峰县的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拓展,教育发展
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境内多为山地,一度以闭塞、贫困、落后著称。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鹤峰县从2000年开始,由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以从未有过的发展态势,彰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现代教育信息网络工程覆盖了全县所有学校;教师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勾勒出当今世界的缤纷与多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着世界的奥妙与新奇:多媒体教学让以前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一、软硬结合,促进现代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轻轻一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随即显现出来。学生了解图形性质后,按照要求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完成绘制作业,并上传到电子白板,由教师现评现改――这是鹤峰县实验中学录播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传统课堂起码要用两节课,但现代化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完成,而且学生兴趣浓厚,我的教学压力着实减轻了不少。”讲到这里,授课教师露出满脸笑容。
“类似的教室实验小学也有。我们正在全县全力推进。”鹤峰县教育局负责人说。
早在2005年,鹤峰县就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99套模式二设备(电脑+卫星接收设备+29寸大屏幕电视)覆盖了全县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完小”)以上的所有学校,利用Ku波段卫星网络接收中央电教馆数字资源和湖北教育网台的节目,开启了全县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脚步。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了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县教育局多方引进计算机专业教师,配备专职管理员,指导教师开发资源、运用资源。随着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提高,2009年年底,鹤峰县在下坪乡留驾小学的6个班启动了“班班通”试点建设工作。在随后的三年时间内,县教育局先后投资910万元,为全县完小以上学校的347个班安装了“班班通”设备,为22所学校新装了微机室,5所学校增配了多媒体教室。2013年,县教育局又启动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偏僻的教学点送去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育城域网建设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基础工程,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2013年,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专程到周边县市考察,吸取先进经验,最终建成教育城域网,实现学校互联网接入、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资源平台等功能。最偏远的容美镇老村小学没有网络,县教育局想方设法,采用微波传输的方式,解决了难题。目前,完小以上所有学校都已实现了20M以上的宽带网络接入,乡镇所在学校达到了50M以上,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为了给教师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县教育局投资20万元购买了优课资源库,并为每个教师分配了资源账号。同时,建立教育云平台,为乡镇完小以上学校教学与管理提供教育云服务。
几年来,通过引入国家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自主开发特色资源、采购急需资源和共享教师上传资源等方式,鹤峰县逐步完成了数字题库、课例课件等教育资源的积累和扩充,并对优质资源进行了整理和收藏,满足了资源共建共享需求,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县教育局大手笔投入,在县实验中学建起了先进的录播教室,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配备了电子书包,为所有乡镇以上学校配备了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县教研室配备了考试阅卷系统,教育OA办公系统即将投入使用。
二、管用结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014年6月初,距县城100公里的邬阳乡云雾村教学点利用“班班通”上音乐课时,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音频及画面全部消失。上课教师把培训所学的信息化设备维护知识都用上了也无法解决问题,只好求助于县教育装备站。装备站邓星红老师获悉情况后,迅速前往修理。当音乐声再次响起时,师生的脸上恢复了笑容,而邓星红到家已是深夜。“鹤峰的旮旮旯旯我都晓得。”邓星红打趣地告诉笔者。全县各中小学信息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都离不了他,校园处处都留下他辛勤忙碌的身影。
鹤峰县在“农远工程”启动伊始,就组建了县教育装备站、乡镇管理员、学校三级管理维护网络,制定了《鹤峰县远程教育工作手册》,规范各校远程教育工作,使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全县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与快速发展。
近10年来,鹤峰县大力开展计算机教师全员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和远程教育骨干教师等培训活动,内容涉及电脑操作、课件制作、网站建设、资源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参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县师生的信息素养。目前,全县900/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查找教育教学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已在中小学校普遍开展。
在6月4日,鹤峰县举行了“班班通”应用技能竞赛,经过各乡镇学校和县直学校初赛选拔出的24名选手,在比赛中将精美的课件合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娴熟的操作技能、妙趣横生的讲解、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充分展现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课堂的能力。
据悉,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技能大赛已经常态化,各乡镇前期组织辖区内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远教资源应用预赛,然后各乡镇的优胜者参加县局组织的远教资源应用技能决赛。近10年来,全县中小学师生在各级举办的优质课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电教论文等评选活动中,先后获奖近1000次,极大地推动了鹤峰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三、师生结合,共同拓展生命成长空间
“农远工程”的启动,为师生拓宽了发展空间,很多教师陷入“网恋”中,八峰民族学校的孙辉老师对此更是“一见钟情”,下载资源、自制课件,每年参加各级举办的课件大赛,曾获得过国家级成果奖,而且他把资源融入课堂,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里与同事们共享。孙老师的这种做法,在鹤峰县中小学已形成制度。
解放初期创办的走马镇红土教学点,位于离县城130公里的大山深处,由最初几百名师生的村中心小学演变成“麻雀学校”,现只有两位教师和16名来自山沟的学生。多年来,讲台上从没出现过一位音乐、美术、英语等专业教师的身影。当师生通过网络看到外面的世界时,激动不已。《詹天佑》这篇课文中“人”字形铁路究竟如何理解?学校老师通过动画场景再现的形式,给孩子们以直观的视觉冲击,让久居大山的孩子亲眼目睹了“火车在铁路上飞驰”的情景。孩子们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2013年,五里乡六峰小学安装了电子白板,校长同时又是英语教师的黄家菊心里乐开了花。借助互联网,她可以从庞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内调出名师课堂、多媒体动画课件。每天上课,自己充当组织者,孩子们跟着城里教师学英语。“咱们这里是山区,本来学校教师少,专业教师更谈不上,将课程开齐就不容易了。现在,一根光纤却把外面的专业课送到这里,为学校减轻了好多压力。”黄家菊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山里娃与城市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彻底颠覆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说到底”的单调授课方式,课堂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余时间里,教师上网查资料、收发邮件、更新博客、QQ交流……精彩纷呈。
一根细细的光纤,连接的是整个世界;一个小小的鼠标,点击的是美好未来。教育信息化突破了大山的封锁,刷新了鹤峰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引导师生进入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成长空间。
相关期刊简介:《云南教育》现用名《云南教育:中学教师》教育刊物。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学经验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呼声;总结和交流各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