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历史论文范文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23 11:47:42 更新时间:2016-03-23 11:49:40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历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
摘 要:王莽在政期间,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树立威信、巩固统治地位,不。断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其中的货币改革最为重要。本文具体分析探讨了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进而根据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的失败引发了一些的思考,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新政,王莽,币制改革
据《汉书》记载,生于公元前45年的王莽原是汉元帝的一位外戚,且自幼坎坷,跟随各位叔父长大,而王家权倾朝野,是西汉的显贵家族。但王莽却生活简朴、行事低调、勤奋好学。另外,王莽还严谨检点,服侍母亲、寡嫂及兄长遗子,并善于交接贤士、行事殷勤周到。所以王莽因谦恭俭让、尊敬长辈和礼贤下士而成为道德楷模,并逐渐接近高位,进而于公元8年12月,迫使王政君退位,并顺理成章的登基称帝,首先开启了禅让制的先河。但王莽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人物。根据正统观念来讲,王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篡权夺位的叛逆臣子,且相关史著也明确对王莽持否定态度。不过,辛亥革命后,很多史学家将王莽誉为无私、有远见和有作为的社会改革家,且胡适也在《王莽》和《再说王莽》两部作品中,赞王莽为社会主义者。
一、王莽新政
汉末,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王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树立威信,巩固统治地位,大力推行一系列涉及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比如,县名及官名改革、土地改革、商业改革和币制改革等。但是,王莽改革意在复古,基本上没有革新的意识和意图。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一)实行土地国有制
西汉初期,社会呈现一片祥和安定的局面,而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发展土地私有制,但农民却受到地主和商贾的严重压迫,以致出现了变卖子孙和田宅来抵债的现象。且自汉武帝至哀帝年间,甚至呈现出百姓饥饿、妻离子散的社会局面,这都是因为政府减少税收,地主强占土地造成的,因而王莽于公元9年至12年,颁布了王田制,即土地国有制,并规定:天下田地都属于国家所有,仅将土地分配给国民永久使用,国民不得私自买卖和兼并土地,这种制度的颁布,使得王莽借机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回。虽然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有田可耕、有税可收的局面,进而让社会更加安定。但王莽推行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唐虞之道,遵从了天下都是王土的观念,以致其抵抗汉末年间土地兼并情况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遭到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因此,王莽在社会压力的迫使下,于公元12年恢复了自由买卖土地的制度。
(二)推动奴婢改革
王莽执政时期,买卖奴隶的现象非常普遍,因而富户储备奴隶的情况,使得政府在税收及人口方面的损失巨大,于是王莽颁布了私属制,即规定富户不能随便买卖奴隶,只可作为私奴,若私自买卖,立刻将奴隶没收,作为官奴。私属制虽然规定不能买卖奴隶,却未解放和改变奴隶的身份,所以同样未得到人们的支持。而且,地主和官僚依然暗自买卖奴隶和土地,从未停止过,所以很多人被处以重罪,使得官僚和地主也更加反对土地和奴隶改革。因而奴隶改革也未得到有效推行、实施,最终迫使王莽让步,恢复了奴隶买卖制度,奴隶改革又以失败告终。
(三)实行五均六�`制
王莽时期,为了抵制商人过度剥削农民,有效控制高利贷和物价,以改善政府财政,王莽在公元10年大力推行、实施了五均六�`制,并在南阳、长安、邯郸、洛阳及临淄及成都六地增设五均输官,并赋予其相关职责:平抑物价,即在每季的第二个月制定货物价格,若遭遇通货膨胀,均以平均价格出售,若货物滞销,则由政府出资收购;征利税,即各工商业都要进行登记,并按时上缴1/10的纯利,以供政府贷款给农民;征地税,即增加有田不耕农民的缴税项,并缴收无业游民的相关税费,或将其充为劳役;赊贷,即无钱祭祀、丧葬的人民,可免息向政府贷款,而想经商却资金短缺者,也可低息向政府贷款。
上述均为五均赊贷的相关内容,而六�`是指将公共事业五均赊贷、盐、名山大泽、铁、钱布铜冶和酒收为国营,并统一由政府进行管理,以便解决当时的垄断局面。
王莽推行五均六�`制度时,因为货币和商品严重不足,再加上管理措施也不完善、健全,因而只能依靠富商来推行,这反而成了富商剥削农民的最佳机会,并促使官商形成更具危害力的垄断性经营,而主管官员更是借由控制名山大泽的机会,开辟新的生财道路,并开拓了权利的财政支撑空间。因此,王莽实行的五均六�`制度,不仅未给国家增加收入,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还打击了手工业者和正当商人。
(四)推动币制改革
王莽登基后,规定货币为布、金、钱、银、贝和龟,并规定布货为10种、金货为1种、钱货为6种、银货为2种、贝货为5种以及龟货为4种,以取代自汉武帝出现的五铢钱。
(五)通过《周礼》推动政治改革
王莽素有崇古情结,并将周公当作偶像,所以,王莽假借周公的名声,推行政治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唐虞之道。因而王莽在公元9年,大肆更换官名,并在中央增设大司马、大司徒和大司空等高位,又将大司农改为羲和等等,以恢复古代管制;在地方将都尉改为太尉,将郡太守改为大尹,将县令改为宰等。王莽在这些政治变革中,都将周官作为标准,具有强烈的复古意味,而官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却未发生改变,使得简单的事物更加复杂化,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六)重新划分行政区和实行秩禄制
公元9年,王莽根据《周官》和《王制》,改变了秩禄之号,将官位定为士、大夫、卿和公,并定士为百石,而卿为中二千石。此外,王莽还用世袭制替代了任选官吏制,同时根据《尧典》将十三州改成十二州,并在同年大肆更改宫殿名和地名,即将长乐宫改成常乐室,将前殿改成王路堂;将长安改为常安等等。另外,王莽还将一直承袭的州、郡、县,改成州、部、郡和县四级制。不仅如此,王莽还在公元12年,将天下分为拥有2203个县的九州岛,以便恢复万国景象。
历史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推荐《湖北社会科学》杂志是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月刊,1987年创刊。刊物以理论与实际、工作指导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方针;以荟萃科研成果、反映理论动态、服务指导实践为主旨;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真务实,融现实性与理论性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