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范文环境因素对尸体现象的影响
所属栏目:法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03 17:26:21 更新时间:2016-05-03 17:07:20
尸体现象是指人在死亡之后,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停止,生命特征消失之后,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特殊的变化的现象。本文是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环境因素对尸体现象的影响。
论文摘要 环境因素对尸体现象的影响是法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其在刑事案件的调查和取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尸体腐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影响尸体现象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尸体现象的原理。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在尸体检验中更加准确地确认人死亡时间和原因,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起到关键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 尸体腐败,环境因素,刑事案件
在理想状态下,根据尸体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分类,尸体现象可以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两种。
一、尸体腐败
尸体腐败是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组成尸体的蛋白质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尸体腐败伴随着组成人体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会被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或者醇进而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称为酵解。这三个过程组成了尸体腐败的全过程。尸体腐败的过程中,尸体中不同的组成成分受到作用的细菌和真菌的种类也是不同的。一般来看,肠管内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以及大肠腐败杆菌等)是初期引起尸体腐败的主要细菌,随后渐次出现外部环境的侵入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性杆菌、细球菌、梭形芽胞杆菌等)参与尸体腐败过程。在尸体腐败的过程中,各种细菌依托体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环境在尸体内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全身。尸体腐败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尸体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腐败的速度和程度,以及腐败后呈现的形态也是各不相同。尸体腐败后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尸臭、尸绿、腐败气泡和水泡、死后呕吐、死后循环、泡沫器官、巨人观、口、鼻血性液体流出、腐败静脉网、肛门、子宫、隂道脱落和死后分娩等。
二、影响尸体现象的环境因素
影响尸体现象过程最强烈的因素有:环境温度、昆虫对尸体的作用、尸体的埋葬条件及深度;影响尸体现象过程较强烈的因素有:食肉类及啮齿类动物对尸体的作用、尸体的损伤情况(例如尸体上是否有贯通伤及碾压伤)以及尸体所处的环境的干湿度;影响尸体现象过程中等强烈的因素有:尸体所处的环境是否有降雨、尸体本身的体质状况(即死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以及尸体是否做了防腐处理等;影响尸体现象过程较弱的因素是尸体的衣着情况;影响尸体现象过程最弱的因素是尸体放置的客体的表面情况,具体说来:
(一)温度
人体具有保持体温稳定的散热和产热系统,人体的平均体温为37℃左右。由于人死后新陈代谢停止而导致产热功能丧失,尸体会出现温度降低的现象。尸体的温度逐步降低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接近。这种尸体现象称为尸体冷却。尸体冷却速度的快慢,会受到尸体自身的条件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尸体热量发散速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关联,温度越低,尸体冷却就越快。通常在室温环境中,人死后的10小时内,成年人的尸体平均每小时下降约1℃,10小时以后下降速度减慢, 24小时后,尸温就降至与环境温度基本接近。
(二)干湿度
湿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蝇及蛆虫的活动,进而加速尸体自然腐败的过程。在干燥的地区,木乃伊的形成就是由于尸体曝于通风良好空气干燥的环境中,细菌不会大量滋生,因此尸体就不会大面积腐败,而是会逐渐干枯,最后形成干尸。形成干尸的条件一般为:高温干燥、通风良好、周围有沙土草木灰等吸湿物、瘦弱者或其他呈脱水状者、将内脏取出添加防腐剂者。由于干尸能够保留某些个人特征和暴力作用的痕迹,因此具有一定的法医学和人类学意义。
(三)降雨和水中
降雨甚至是降大暴雨,对尸体中驱虫的活动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驱虫会在尸体的体腔内继续生长发育。然而,降雨对蝇的活动会有很大的影响,只要是使蝇的活动减少,甚至停止。但降雨对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浸入水中或者尸体周围的土质比较湿润时,尸体皮下以及体内的脂肪组织因为氢化和皂化的作用形成灰白色或者黄血色的蜡样物质,燃烧后发出黄色火焰,加热后出现熔化现象,这种物质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并且可以良好地保存,因此这种尸体现象称之为尸蜡。尸蜡形成的常见部位有躯干、四肢、臀部、面部以及女性乳方等。由于尸蜡能也够保存某些暴力痕迹,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四)身体损伤
有损伤的尸体与无损伤的尸体相比,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要快得多。蝇类会很快地在尸体的伤口处产卵。这可能是有损伤的尸体,腐败过程加快的一种解释。在实验研究中,我们曾对有损伤和无损伤的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做了比对研究。实验对象是两具男性尸体。一位死者被手枪击中,胸部有一处贯通伤。另一位死者则尸体完整。观察中发现,胸部有贯通伤的尸体比完整的尸体自然腐败过程要快得多。有损伤的尸体自然腐败过程加快,除了蝇类与较完整尸体接触时间短之外,躯体的组织损伤使身体中大量组织细胞被破坏,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组织自溶加速,也是加速尸体腐败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进行尸体解剖时,常可以看到身体有损伤,皮肤没有破损,也没有蝇蛆活动,但尸体上有损伤的部位比没有损伤的部位腐败的过程要快得多。
(五)昆虫攻击
对尸臭敏感的代表性昆虫是苍蝇。在人死亡不久后,苍蝇便会在尸体上许多部位产卵,进而发育成为幼虫,从而加速尸体的腐败。如若将尸体放在昆虫接触不到的地方,如将尸体放置在冰柜中或塑料袋中,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减弱。由此可见,使尸体软组织降解加速的主要因素是昆虫幼虫的作用。但放置在塑料袋中的尸体,在室温下,即使没有蝇类幼虫的作用,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要比没有塑料袋包裹的尸体腐败快。
(六)埋葬深度
放置在地表的尸体,比埋葬在地下的尸体腐败得快。尸体埋葬的深度对尸体腐败的影响也很大,埋葬深度不同,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也不同。尸体埋葬深度为0.3-0.6m,尸体的白骨化需要几个月至一年,甚至会更晚一些。尸体埋葬深度为0.9-1.2m,与埋葬较浅的尸体相比,尸体腐败到白骨化的程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有的要比埋葬浅的尸体晚上很多年。如果埋葬时,尸体装在塑料袋里,或用塑料包裹,则尸体腐败的过程更慢。例如,美国学者在研究中,把一位死于颅脑损伤的男性尸体,在医院的护士间里用塑料布将尸体包裹,然后埋葬在0.6m深的土下。18个月后,尸体被挖出,发现尸体有1/3白骨化了。尽管尸体不同部位腐败的程度不同,而且有大量的霉菌生长,但颅骨完全白骨化了。尸体被挖出后,还可以见到少量蛆虫活动。
(七)食肉类、啮齿类动物的作用
动物无论是对新鲜尸体还是腐败尸体,都有浓厚的兴趣,它们对类似的大餐从不挑食。食肉动物主要是啃食尸体的头部,以及手和足的软组织,啃食的骨骼主要是髋骨的髂翼、长骨的骺端及脊椎。这一习惯与它们的祖先相同,是从史前动物那里获得的行为遗传。犬类有叼食骨骼的习惯,它们叼走骨骼的活动半径大约1/2公里。家犬也有这一习性,有时它们会将人的颅骨或其他骨头叼回家,这使他们的主人十分头痛。啮齿类,最常见的是鼠类,也会啃食尸体。他们主要在尸体的头面部、手、足和腹部饱餐一顿。食肉类、啮齿类的动物对尸体的啃食,可以加速尸体自然腐败的过程。
(八)尸体放置的环境
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尸体,比放在土地上的尸体,自然腐败的过程要慢得多。而且,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尸体容易形成干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的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尸体都是这样,没有发现例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
(九)衣物
有衣着的尸体与没有衣着的尸体相比,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要快。因为衣着可以保护昆虫的幼虫,使它们的活动能力加强,从而加速了尸体腐败的过程。人在死亡时的衣着对尸体的温度有一定的影响,裸露尸体的冷却速度比身着衣物或者有覆盖物尸体的冷却速度要快。
(十)尸体防腐
经过防腐措施处理的尸体,其自然腐败的过程会明显减缓。而且,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其自然腐败的过程与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也完全不同。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其自然腐败过程,由头面部开始,而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其腐败过程是从臀部和大腿根部,防腐液易于流出的部位开始。
三、总结
不同的尸体,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其自然腐败过程都不同。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上面所描述的只是一些影响尸体自然腐败过程的主要因素。就尸体自然腐败过程而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例如,黑人的皮肤腐败后,表皮脱落后,其外观特征与白人完全相同。女性尸体腐败时,乳房先变扁平,而男性尸体腐败初期,胸部则无任何变化。年轻的白人女性尸体,其自然腐败过程最快,是什么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水中的尸体,其自然腐败过程最为典型。水中尸体自然腐败过程的表现为:腹部膨隆,皮肤褪色,脱发,蛆虫繁殖,软组织脱落,最后白骨化。夏天,如果将尸体停放在树林中,几秒钟后,蝇类便开始在尸体上产卵,尸体的自然腐败过程会很快。而且,在夏季里,尸体上的头发,几天便会脱落成一团。然而,在冬天,尸体的头发和阴毛会一直存留在皮肤上。防腐尸体自然腐败过程减缓,是由于防腐剂使昆虫的活动作用降低所引起的。这都有实验可以完全证实。
法医在检验尸体时,可以根据腐败的发生和发展,推测死后经过的时间以及影响因素。通过鉴别尸体腐败现象可以使沉入水中的证据露出水面而揭露犯罪的事实。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尸体腐败会破坏生前的损伤和病变,给法医学鉴定工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为了争取尽量获取证据,就要求我们掌握环境对其的影响因素,以便准确认定尸体的状态和特征。目前在环境因素这方面我们的研究还是很少,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其对于案件侦查的准确性和证据的证明力都有极为主要的意义。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发现。
硕士毕业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136/C,双月刊,每逢单月10日出版,大16开160页。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